基于CORBA规范的对象拦截机制的设计与实现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0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15页 |
·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研究思路及论文的组织 | 第13-15页 |
第2章 CORBA概述 | 第15-28页 |
·CORBA产生的背景 | 第15页 |
·基本概念 | 第15-19页 |
·对象管理体系结构 | 第16-18页 |
·客户和服务器 | 第18页 |
·CORBA对象请求代理结构 | 第18-19页 |
·CORBA的发展历程 | 第19-20页 |
·CORBA的基本组成 | 第20-26页 |
·码根与框架 | 第20-22页 |
·ORB核心 | 第22-23页 |
·动态调用接口 | 第23-24页 |
·动态程序框架接口 | 第24-25页 |
·接口库 | 第25页 |
·对象适配器 | 第25-26页 |
·CORBA的工作方式 | 第26-28页 |
·静态调用方式 | 第26页 |
·动态调用方式 | 第26-28页 |
第3章 拦截机制基础 | 第28-39页 |
·对象模型 | 第28-30页 |
·模型概念 | 第28-29页 |
·对象创建和删除 | 第29页 |
·对象引用 | 第29-30页 |
·对象实现 | 第30页 |
·接口定义语言 | 第30-32页 |
·IDL到编程语言的映射 | 第32-33页 |
·ORB接口 | 第33-36页 |
·ORB初始化 | 第33页 |
·初始对象引用的获取 | 第33-34页 |
·ORB中的接口 | 第34-36页 |
·可移植对象适配器 | 第36-37页 |
·GIOP与IIOP | 第37-39页 |
第4章 拦截技术 | 第39-46页 |
·拦截机制概述 | 第39-40页 |
·拦截器产生背景 | 第39页 |
·ORB核心和ORB服务 | 第39页 |
·ORB服务上下文 | 第39-40页 |
·拦截器 | 第40-41页 |
·通用ORB服务和拦截器 | 第40-41页 |
·请求级拦截器 | 第41页 |
·消息级拦截器 | 第41页 |
·拦截器的选取 | 第41页 |
·客户和目标对象的联编 | 第41-42页 |
·拦截器的使用 | 第42-43页 |
·请求级拦截器 | 第42页 |
·消息级拦截器 | 第42-43页 |
·拦截器接口 | 第43页 |
·标准的拦截器接口 | 第43-44页 |
·拦截机制原理 | 第44-46页 |
·创建对象引用 | 第44页 |
·获取信息 | 第44-45页 |
·拦截器调用顺序 | 第45-46页 |
第5章 拦截机制的设计与实现 | 第46-69页 |
·拦截机制的构成 | 第46-48页 |
·客户端拦截机制的构成 | 第46-47页 |
·拦截器框架模型 | 第47-48页 |
·拦截器框架解决的主要问题 | 第48页 |
·拦截机制设计 | 第48-54页 |
·客户端子拦截器功能设计 | 第48-49页 |
·服务器端子拦截器功能设计 | 第49页 |
·客户端子拦截器模型设计 | 第49-50页 |
·服务器端子拦截器模型设计 | 第50页 |
·客户端子拦截器模型接口 | 第50-51页 |
·服务器端子拦截器模型接口 | 第51-52页 |
·子拦截器模型中拦截点 | 第52-53页 |
·拦截点的信息交互 | 第53-54页 |
·拦截机制实现 | 第54-69页 |
·客户端子拦截器模型接口定义 | 第54-57页 |
·服务器端子拦截器模型接口定义 | 第57-59页 |
·客户端子拦截器模型工作流程 | 第59-61页 |
·服务器端子拦截器模型工作流程 | 第61-63页 |
·子拦截器模型实现代码 | 第63-69页 |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 第69-71页 |
·本文总结 | 第69页 |
·展望 | 第69-71页 |
参考文献 | 第71-74页 |
致谢 | 第74-75页 |
附录 A: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75-76页 |
附录 B:代码 | 第76-78页 |
附录 C:名词术语 | 第7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