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计算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计算机的应用论文--信息处理(信息加工)论文--机器辅助技术论文

产品协同设计的模型传输机制研究

中文摘要第1-4页
ABSTRACT第4-8页
第一章 绪论第8-16页
   ·课题提出的背景第8-13页
     ·计算机支持的协同设计概述第8-9页
     ·协同设计的分类第9-12页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2-13页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第13-14页
   ·论文的研究内容及结构第14-16页
第二章 数据处理模块第16-22页
   ·AutoCAD数据库存储格式第16-17页
   ·DXF组码和结果缓冲区第17-18页
   ·基于DXF的CAD图形数据库跟踪实例第18-20页
   ·增量数据第20-22页
第三章 网络通信和协同控制第22-44页
   ·通讯协议描述第22-26页
     ·基本操作原语的确定第22-23页
     ·添加操作通讯协议描述及其编码/解码算法流程第23-24页
     ·修改操作通讯协议描述及其编码/解码算法流程第24-25页
     ·删除操作通讯协议描述及其编码/解码算法流程第25-26页
   ·基于TCP/IP协议的协同数据网络传输第26-29页
     ·TCP/IP协议第26-27页
     ·基于TCP/IP的Socket技术第27-28页
     ·Socket编程实现数据传输第28-29页
   ·客户端模型重构第29-34页
     ·基于变动元素集的AutoCAD模型的增量传输算法第30-34页
   ·版本控制第34-44页
     ·版本的概念第34-35页
     ·版本分类第35-36页
     ·版本的演变及版本管理模型第36-39页
     ·版本的操作与维护第39-44页
第四章 基于AutoCAD平台的用户协同操作的设计与实现第44-54页
   ·数据库支持第44-49页
     ·数据库技术第44-46页
     ·数据库接口第46-48页
     ·数据库在设计中的应用第48-49页
   ·基于AutoCAD平台的实时协同设计第49-50页
     ·实时协同设计的构成第49页
     ·实时协同设计的功能和特点第49页
     ·实时协同设计的软、硬件配置第49-50页
   ·实时协同设计的实现第50-54页
第五章 小结与展望第54-56页
   ·论文总结第54页
   ·今后工作展望第54-56页
参考文献第56-60页
致谢第60-62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第62页

论文共6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活动轮廓边缘提取及其在眼疲劳检测中的应用
下一篇:基于肤色信息的人脸检测和眼睛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