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11页 |
Abstract | 第11-14页 |
0 引言 | 第14-20页 |
·选题背景及意义 | 第14-15页 |
·选题背景 | 第14-15页 |
·研究意义 | 第15页 |
·国内外文献综述 | 第15-18页 |
·国外文献综述 | 第15-16页 |
·国内文献综述 | 第16-17页 |
·文献述评 | 第17-18页 |
·研究思路及方法 | 第18页 |
·研究思路 | 第18页 |
·研究方法 | 第18页 |
·本文的研究框架 | 第18-20页 |
1 独立董事声誉机制的相关概述 | 第20-35页 |
·声誉的概述 | 第20-25页 |
·声誉的定义 | 第20页 |
·声誉的功能 | 第20-21页 |
·声誉理论 | 第21-25页 |
·独立董事的概述 | 第25-28页 |
·独立董事的定义 | 第25-26页 |
·独立董事的理论基础 | 第26-28页 |
·独立董事声誉机制的理论分析 | 第28-32页 |
·独立董事声誉机制的经济学分析 | 第28页 |
·独立董事声誉机制的管理学分析 | 第28-29页 |
·独立董事声誉机制的企业伦理学分析 | 第29页 |
·独立董事声誉机制的博弈分析 | 第29-32页 |
·独立董事声誉机制的作用 | 第32-35页 |
·激励独立董事发挥战略功能 | 第32-33页 |
·激励独立董事发挥政治功能 | 第33页 |
·有助于加强独立董事的独立性 | 第33-34页 |
·减少上市公司的违规丑闻事件 | 第34-35页 |
2 我国上市公司运用独立董事声誉机制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 第35-40页 |
·我国上市公司运用独立董事声誉机制的必要性 | 第35-37页 |
·健全独立董事激励机制的需要 | 第35-36页 |
·提高公司治理水平的需要 | 第36页 |
·独立董事追求长期利益最大化的需要 | 第36-37页 |
·独立董事追求自我价值实现的需要 | 第37页 |
·我国上市公司运用独立董事声誉机制的可行性 | 第37-40页 |
·独立董事对声誉的追求是运用的内在动力 | 第37-38页 |
·国外独立董事声誉机制的经验是运用的外在条件 | 第38页 |
·独立董事声誉机制理论研究的深入提供了运用的技术支持 | 第38-40页 |
3 我国上市公司运用独立董事声誉机制存在的障碍及原因 | 第40-44页 |
·我国上市公司运用独立董事声誉机制存在的障碍 | 第40-41页 |
·独立董事的提名程序不合理 | 第40页 |
·独立董事的任职条件存在着疏漏 | 第40页 |
·上市公司独立董事的声誉信息难以传递 | 第40-41页 |
·特殊的文化环境 | 第41页 |
·我国上市公司运用独立董事声誉机制存在障碍的原因 | 第41-44页 |
·独立董事的选聘程序不规范 | 第41-42页 |
·独立董事业绩考评体系不健全 | 第42页 |
·有效的独立董事市场尚未形成 | 第42-43页 |
·缺乏完善的法律法规作支撑 | 第43-44页 |
4 美国公司运用独立董事声誉机制的经验与启示 | 第44-49页 |
·美国公司运用独立董事声誉机制的经验 | 第44-47页 |
·美国公司董事会的主要职能 | 第44-45页 |
·美国公司董事会成员构成 | 第45页 |
·独立董事声誉机制在美国公司中的运用 | 第45-47页 |
·美国公司运用独立董事声誉机制的启示 | 第47-49页 |
·适当提升独立董事薪金 | 第47页 |
·保证独立董事具有长远预期 | 第47页 |
·建立个人信誉及社会评价体系 | 第47-48页 |
·建立有效的独立董事劳动力市场 | 第48页 |
·健全相关的法律法规 | 第48-49页 |
5 促进独立董事声誉机制在我国上市公司运用的思考 | 第49-54页 |
·促进独立董事声誉机制运用的企业内部措施 | 第49-51页 |
·强化独立董事选聘和惩罚机制 | 第49-50页 |
·建立透明的工作绩效评价制度 | 第50页 |
·适当提高独立董事薪酬标准 | 第50页 |
·规范独立董事离职信息披露制度 | 第50-51页 |
·促进独立董事声誉机制运用的企业外部措施 | 第51-54页 |
·健全独立董事的资格认证机制 | 第51-52页 |
·建立正确的道德观念和完善相应的法律法规 | 第52页 |
·设立独立董事基金 | 第52页 |
·加强社会监督的作用 | 第52-54页 |
6 论文结论与展望 | 第54-55页 |
参考文献 | 第55-59页 |
致谢 | 第5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