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3页 |
ABSTRACT | 第3-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6-14页 |
第一节 选题意义 | 第6-7页 |
第二节 研究现状评述 | 第7-12页 |
第三节 研究框架及研究方法 | 第12-14页 |
一、研究框架 | 第12-13页 |
二、研究方法 | 第13-14页 |
第二章 工商联与统战工作的关系 | 第14-24页 |
第一节 工商联的归类与特征 | 第14-15页 |
第二节 工商联与政府的关系模式分析 | 第15-18页 |
一、政府-非营利组织关系的类型学理论 | 第15-16页 |
二、工商联与党和政府的关系是政府主导模式 | 第16-18页 |
第三节 统战工作开展的途径 | 第18-19页 |
一、统战工作的含义 | 第18-19页 |
二、开展统战工作的主要部门 | 第19页 |
第四节 工商联统战工作的特征 | 第19-24页 |
一、工作对象 | 第19-20页 |
二、统战工作的必要性 | 第20-22页 |
三、统战工作的现状 | 第22-24页 |
第三章 上海市工商联的统战工作发展历程和作用 | 第24-38页 |
第一节 统战工作的三个发展阶段 | 第24-31页 |
一、1951-1966 年的上海市工商联 | 第24-26页 |
二、1977-1991 年的上海市工商联 | 第26-28页 |
三、1991 年后的上海市工商联 | 第28-31页 |
第二节 在统战工作中的作用 | 第31-38页 |
一、政治整合作用 | 第31-32页 |
二、参政议政作用 | 第32-33页 |
三、教育引导作用 | 第33-35页 |
四、协调关系作用 | 第35-38页 |
第四章 上海市工商联的统战工作分析 | 第38-50页 |
第一节 上海市工商联发展的特点 | 第38-40页 |
一、会员组成的变化 | 第38-39页 |
二、非公有制经济政策的变化 | 第39-40页 |
三、职能的演变 | 第40页 |
第二节 上海市工商联统战工作对象的特点 | 第40-44页 |
一、非公人士的基本情况 | 第40-42页 |
二、非公人士的思想状况 | 第42-44页 |
第三节 上海市工商联统战工作的特点 | 第44-47页 |
一、统战工作的模式 | 第44-45页 |
二、沟通渠道的特点 | 第45-46页 |
三、工作方式的特点 | 第46-47页 |
第四节 统战工作存在的问题 | 第47-50页 |
第五章 工商联统战工作的展望 | 第50-55页 |
第一节 对工商联统战工作的启示 | 第50-52页 |
一、政府主导模式是工商联开展统战工作的基础 | 第50页 |
二、政府主导模式向合作模式的转变有利于未来工商联的发展 | 第50-51页 |
三、对工商联统战工作作用的展望 | 第51-52页 |
第二节 对社团统战工作的启示 | 第52-55页 |
一、关系模式对统战工作的影响 | 第52-53页 |
二、完善开展统战工作的方式 | 第53-55页 |
结束语 | 第55-56页 |
参考文献 | 第56-59页 |
致谢 | 第59-60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60-6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