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15页 |
| 第1章 绪 论 | 第15-31页 |
| ·课题背景及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5-17页 |
| ·课题背景 | 第15页 |
|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5-17页 |
| ·近小行星航天器轨道动力学研究综述 | 第17-29页 |
| ·小行星引力场建模方法 | 第17-22页 |
| ·近小行星航天器轨道运动 | 第22-25页 |
| ·引力拖车及其轨道 | 第25-29页 |
|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29-31页 |
| ·论文的研究思路 | 第29页 |
| ·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29-31页 |
| 第2章 不规则小行星引力场建模 | 第31-51页 |
| ·前言 | 第31页 |
| ·不规则小行星引力场建模方法 | 第31-37页 |
| ·引力势函数的计算 | 第31-32页 |
| ·球谐函数模型建模方法 | 第32-34页 |
| ·椭球谐函数模型建模方法 | 第34页 |
| ·三轴椭球体模型建模方法 | 第34-35页 |
| ·多面体模型建模方法 | 第35-37页 |
| ·基于多面体模型的引力场球谐系数确定方法 | 第37-44页 |
| ·引力势能与球谐系数间的关系 | 第38页 |
| ·构造线性方程组 | 第38-39页 |
| ·方程组的解法 | 第39-40页 |
| ·对比验证 | 第40-44页 |
| ·数值算例与分析 | 第44-49页 |
| ·Eros433 小行星多面体模型 | 第44-45页 |
| ·Eros433 引力场特点 | 第45-47页 |
| ·计算结果对比与分析 | 第47-49页 |
| ·本章小结 | 第49-51页 |
| 第3章 小行星平衡点附近的轨道运动 | 第51-75页 |
| ·引言 | 第51页 |
| ·旋转引力场中的运动方程及平衡点 | 第51-59页 |
| ·旋转引力场中的运动学方程 | 第51-53页 |
| ·伪势能曲面与平衡点 | 第53-54页 |
| ·平衡点位置的计算 | 第54-56页 |
| ·平衡点的稳定性判断 | 第56-59页 |
| ·基于一阶解析解的平衡点附近轨道研究 | 第59-68页 |
| ·扰动方程的线性化 | 第59-61页 |
| ·稳定平衡点附近的轨道运动 | 第61-62页 |
| ·不稳定平衡点附近的轨道运动 | 第62-64页 |
| ·轨道保持控制 | 第64-67页 |
| ·数值结果与分析 | 第67-68页 |
| ·基于1:1 共振理论的稳定区域研究 | 第68-73页 |
| ·稳定平衡点附近的共振轨道 | 第68-71页 |
| ·平衡点附近的稳定共振区域 | 第71-73页 |
| ·本章小结 | 第73-75页 |
| 第4章 环绕小行星平衡点的halo 轨道 | 第75-91页 |
| ·前言 | 第75页 |
| ·基于Lindstedt-Poincaré方法的halo 轨道三阶解析解 | 第75-84页 |
| ·三阶扰动方程 | 第76-77页 |
| ·Lindstedt-Poincaré方法求解过程 | 第77-78页 |
| ·三阶解析解的结构 | 第78-84页 |
| ·基于微分校正的 Halo 轨道精确数值解的计算 | 第84-87页 |
| ·系统线性化与状态转移矩阵 | 第84-85页 |
| ·Halo 轨道修正 | 第85-87页 |
| ·数值算例分析 | 第87-90页 |
| ·绕E3 平衡点halo 轨道的三阶解析解 | 第87-88页 |
| ·halo 轨道精确数值解的计算 | 第88-90页 |
| ·本章小结 | 第90-91页 |
| 第5章 偏置轨道及其在引力拖车中的应用 | 第91-121页 |
| ·前言 | 第91页 |
| ·二体系统中的偏置轨道 | 第91-98页 |
| ·悬停轨道及其特点 | 第92-94页 |
| ·盘旋轨道及其特点 | 第94-98页 |
| ·基于平均化思想的三体系统盘旋轨道设计方法 | 第98-105页 |
| ·Hill 运动方程 | 第99-100页 |
| ·平均运动方程与其平衡解 | 第100-101页 |
| ·盘旋轨道随偏置量的变化 | 第101-103页 |
| ·盘旋轨道稳定性分析 | 第103-105页 |
| ·引力拖车作用下小行星的轨道变化 | 第105-112页 |
| ·圆标称轨道小行星的运动 | 第106-107页 |
| ·椭圆标称轨道小行星的运动 | 第107-110页 |
| ·常质量引力拖车作用下小行星的位移 | 第110-111页 |
| ·变质量引力拖车作用下小行星的位移 | 第111-112页 |
| ·数值计算与分析 | 第112-119页 |
| ·不考虑引力拖车质量变化的情况 | 第112-115页 |
| ·考虑引力拖车质量变化的情况 | 第115-119页 |
| ·结果分析 | 第119页 |
| ·本章小结 | 第119-121页 |
| 结论 | 第121-123页 |
| 参考文献 | 第123-133页 |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 | 第133-136页 |
| 致谢 | 第136-137页 |
| 个人简历 | 第13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