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荀子《乐论》的音乐美学
| 中文摘要 | 第1-7页 |
| 英文摘要 | 第7-11页 |
| 1 绪论 | 第11-14页 |
| ·荀子《乐论》的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 ·选题依据和基本思路 | 第12-14页 |
| ·本文选题的依据与意义 | 第12页 |
| ·本文的基本思路 | 第12-14页 |
| 2 荀子音乐美学思想的哲学认识论基础 | 第14-22页 |
| ·“天人相分”——天人观 | 第14-16页 |
| ·“天行有常” | 第15页 |
| ·“明于天人之分” | 第15-16页 |
| ·“人性观”——逻辑起点 | 第16-22页 |
| ·“人性恶” | 第16-17页 |
| ·“化性起伪” | 第17-18页 |
| ·“礼乐关系” | 第18-22页 |
| 3 音乐的特征、欣赏 | 第22-31页 |
| ·音乐的特征 | 第22-27页 |
| ·“情动于中,故形于声”——乐的本质特征 | 第22-24页 |
| ·诗、乐、舞的统一 | 第24-25页 |
| ·士以上以礼乐节之——音乐的使用 | 第25-27页 |
| ·音乐的欣赏 | 第27-31页 |
| ·“缘耳而知声”——音乐欣赏的条件 | 第27-28页 |
| ·“审一以定和”——音乐欣赏的原则 | 第28-31页 |
| 4 音乐的功能 | 第31-41页 |
| ·“乐者乐也”——审美愉悦 | 第31-32页 |
| ·“金石丝竹,道德也”——道德培养 | 第32-33页 |
| ·“同民心出治道”——社会功能 | 第33-41页 |
| ·“乐以知政”——乐与政通 | 第33-36页 |
| ·“以道制欲”——节制欲望 | 第36-37页 |
| ·乐者,通伦理者也——乐与伦理 | 第37-38页 |
| ·“乐者天下之大齐” | 第38-41页 |
| 5 结语 | 第41-42页 |
| 参考文献 | 第42-45页 |
| 致谢 | 第4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