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工人、农民、青年、妇女运动与组织论文--农民运动与组织论文--中国农民运动与组织论文--农民工作论文

苏州市大学生“村官”工作长效管理机制探索

提要第1-5页
Abstract第5-8页
第一章 引言第8-16页
 第一节 选题的目的和意义(问题的提出)第8-9页
 第二节 研究内容的现状和创新点第9-11页
 第三节 概念的界定第11-13页
  1、大学生"村官"的概念第11-12页
  2、大学生"村官"与"村书记"、"村主任"等村干部的区别第12页
  3、"大学生‘村官’工作"与"知青上山下乡"运动的比较第12-13页
 第四节 研究的内容框架第13-15页
 第五节 研究的方法第15-16页
第二章 大学生"村官"工作的推行及素描第16-21页
 第一节 大学生"村官"工作的兴起第16-17页
  1、自发探索阶段第16页
  2、稳定推进阶段第16-17页
  3、全面发展阶段第17页
 第二节 大学生"村官"工作具有长远战略意义第17-19页
  1、有于促进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第17-18页
  2、有利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第18页
  3、有利于培养锻炼年轻干部第18-19页
  4、有利于开辟大学生的就业渠道第19页
 第三节 大学生"村官"工作的潜在吸引力第19-21页
第三章 苏州市大学生"村官"工作现状及面临的问题第21-28页
 第一节 苏州市大学生"村官"工作的主要做法及成效第21-25页
  1、主要做法第21-24页
  2、取得的成效第24-25页
 第二节 苏州市大学生"村官"工作面临的问题第25-28页
  1、选聘模式方面第25-26页
  2、政策导向方面第26页
  3、融入基层方面第26-27页
  4、待遇福利方面第27-28页
第四章 建立苏州特点的大学生"村官"工作长效管理机制第28-39页
 第一节 大学生"村官"工作中必须把握好的三个关系第28-32页
  1、扎根基层与培养锻炼干部的关系第28-30页
  2、政策引导和市场化运作的关系第30-31页
  3、激励大学生"村官"与调动其他村干部积极性的关系第31-32页
 第二节 建立苏州特点的大学生"村官"工作长效管理机制第32-36页
  1、建立灵活的选聘机制第32-33页
  2、强化岗位培训机制第33-34页
  3、建立帮扶培养机制第34-35页
  4、优化现行的激励机制第35-36页
  5、建立正常的流动机制第36页
 第三节 大学生"村官"长效管理机制的反思第36-39页
  1、解决身份的尴尬第37页
  2、打通晋升的渠道第37-38页
  3、制度的同步推进第38-39页
结语第39-42页
参考文献第42-44页
攻读学位期间本人出版或公开发表的论著、论文第44-45页
致谢第45-46页

论文共4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硕士研究生学习倦怠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下一篇:管理学视野下的当代高校实践德育模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