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10页 |
ABSTRACT | 第10-13页 |
导论 | 第13-23页 |
一、选题目的和意义 | 第13-14页 |
二、研究现状 | 第14-19页 |
(一)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4-16页 |
(二)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6-19页 |
三、研究思路和主要内容 | 第19-20页 |
四、研究方法 | 第20-21页 |
五、本文创新之处 | 第21-23页 |
第一章 马克思恩格斯和平理论的产生 | 第23-47页 |
一、马克思恩格斯和平理论产生的历史条件 | 第23-28页 |
(一) 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与内在矛盾的凸现 | 第23-25页 |
(二) 欧洲和世界战争与和平交织的现实 | 第25-27页 |
(三) 无产阶级解放运动的深入开展 | 第27-28页 |
二、马克思恩格斯和平理论的思想渊源 | 第28-47页 |
(一) 西方近代资产阶级的和平思想 | 第29-40页 |
(二) 空想社会主义者的和平思想 | 第40-47页 |
第二章 马克思恩格斯和平理论的发展历程 | 第47-78页 |
一、孕育阶段(1848 年之前) | 第47-56页 |
二、确立阶段(1848 至1852 年) | 第56-63页 |
(一) 《共产党宣言》的和平思想 | 第56-58页 |
(二) 总结1848 年欧洲革命经验的和平思想 | 第58-63页 |
三、发展阶段(1853 至1869 年) | 第63-72页 |
(一) 论述无产阶级革命及建立和平民主新社会的经济学基础 | 第63-65页 |
(二) 揭露殖民主义侵略,支持被压迫民族的解放斗争 | 第65-67页 |
(三) 剖析维也纳体系,揭露批判列强反动的对外政策 | 第67-69页 |
(四) 分析战争起因,揭示和平的现实条件 | 第69-71页 |
(五) 批判资产阶级和平主义言论 | 第71-72页 |
四、深化阶段(1870 至1895 年) | 第72-78页 |
(一) 普法战争与和平的国际原则的提出 | 第72-73页 |
(二) 《反杜林论》对战争与和平思想的深入阐发 | 第73-75页 |
(三) 《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对战争与和平观的进一步发展 | 第75页 |
(四) 对帝国主义大战的预测及争取和平的思考 | 第75-76页 |
(五) 对运用和平斗争方式推进无产阶级革命进程的探索 | 第76-78页 |
第三章 马克思恩格斯对和平内涵的阐述 | 第78-100页 |
一、和平是人类社会不同利益主体间一种通常的关系状态 | 第78-84页 |
二、和平是不同利益主体间一种非暴力的交往方式 | 第84-88页 |
三、和平是处理民族间、国家间关系的重要原则 | 第88-92页 |
四、和平是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重要保障条件 | 第92-95页 |
五、和平是人类历史发展的一个辩证过程 | 第95-100页 |
第四章 马克思恩格斯对影响和平的基本因素的分析 | 第100-126页 |
一、生产力和交往形式 | 第100-104页 |
二、生产资料私有制和阶级关系 | 第104-112页 |
(一) 生产资料私有制的出现和阶级的产生 | 第105-109页 |
(二) 生产资料私有制和阶级关系对和平的影响 | 第109-112页 |
三、民族与民族关系 | 第112-118页 |
(一) 民族及民族关系的形成 | 第113-115页 |
(二) 民族关系对和平的影响 | 第115-118页 |
四、国家与国家关系 | 第118-126页 |
(一) 国家的产生与国家关系的建立 | 第118-121页 |
(二) 国家关系对和平的影响 | 第121-126页 |
第五章 马克思恩格斯对资产阶级虚假和平的揭露批判 | 第126-188页 |
一、揭示在资产阶级时代不可能有真正和平 | 第127-150页 |
(一) 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没有真正和平 | 第127-134页 |
(二) 资本主义列强对弱小民族的侵掠绝非和平 | 第134-143页 |
(三) 资本主义列强的争霸斗争不会导致和平 | 第143-150页 |
二、揭露批判资产阶级的和平主义论调 | 第150-173页 |
(一) 对早期贸易和平论的批判 | 第151-165页 |
(二) 对国际和平和自由同盟的批判 | 第165-173页 |
三、分析资本主义社会非和平的根源 | 第173-188页 |
(一) 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 | 第174-182页 |
(二) 资本主义制度下人的异化 | 第182-188页 |
第六章 马克思恩格斯对实现和平的条件与途径的探索 | 第188-238页 |
一、实现和平的条件 | 第188-202页 |
(一) 理想和平的实现条件 | 第189-196页 |
(二) 现实和平的实现条件 | 第196-202页 |
二、实现和平的途径 | 第202-225页 |
(一) 通过无产阶级革命铲除战争根源 | 第202-213页 |
(二) 以国际法规范国家行为,调整国际关系 | 第213-222页 |
(三) 使“道德和正义”成为至高无上的国际关系准则 | 第222-225页 |
三、反对世界大战,为争取世界和平而斗争 | 第225-238页 |
(一) 明确反对世界大战、维护世界和平的立场 | 第226-227页 |
(二) 认清制约战争爆发、维持和平的有利因素 | 第227-232页 |
(三) 大力开展消除战争危机、争取世界和平的斗争 | 第232-238页 |
第七章 马克思恩格斯和平理论的现实意义 | 第238-271页 |
一、对正确认识当今世界和平问题具有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意义 | 第238-246页 |
(一) 马克思恩格斯在和平研究中运用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 第239-242页 |
(二) 马克思恩格斯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对正确认识当今和平问题具有指导意义 | 第242-246页 |
二、对辩证评析当代西方各种和平主张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 第246-255页 |
(一) 当代西方主要和平主张 | 第247-251页 |
(二) 马克思恩格斯和平理论为辩证评析各种和平主张提供了准则 | 第251-255页 |
三、对指导中国争取和平国际环境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 第255-260页 |
(一) 中国的发展需要和平稳定的国际国内环境 | 第255-257页 |
(二) 从实际出发分析影响因素,积极营造和平稳定的国际国内环境 | 第257-260页 |
四、对指导中国以和平方式处理国际关系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 第260-266页 |
(一) 坚持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处理国际关系的准则 | 第261-263页 |
(二) 坚持以和平方式处理国际关系,和平解决国际争端 | 第263-266页 |
五、对指导中国推进世界和平进程,致力于构建和谐世界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 第266-271页 |
(一) 以自身的发展促进世界和平 | 第266-268页 |
(二) 努力构建和谐世界 | 第268-271页 |
结语 | 第271-274页 |
参考文献 | 第274-287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科研成果目录 | 第287-288页 |
致谢 | 第28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