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9页 |
ABSTRACT | 第9-15页 |
引言 | 第15-17页 |
第一章 导论 | 第17-35页 |
第一节 研究背景以及问题的提出 | 第17-21页 |
第二节 国家与社会关系的一个研究框架:国家中心主义 | 第21-31页 |
第三节 调查田野与调查方法的说明 | 第31-35页 |
第二章 劳动关系、工会以及劳动法律的历史演变 | 第35-49页 |
第一节 1949年解放前的中国工人运动 | 第35-38页 |
第二节 1949年到1977年:计划经济时期 | 第38-43页 |
第三节 1978年到2008年:市场经济时期 | 第43-49页 |
第三章 官方工会的组织架构及其职能 | 第49-65页 |
第一节 P工会的地理位置及其历史概况 | 第49-50页 |
第二节 P工会的组织架构 | 第50-56页 |
第三节 工会的基本职能 | 第56-63页 |
第四节 讨论:作为安全阀的中国工会 | 第63-65页 |
第四章 企业工会组建中的博弈 | 第65-87页 |
第一节 正在形成中的市场经济劳动关系体制 | 第65-68页 |
第二节 官方自上而下的动员模式 | 第68-71页 |
第三节 企业合作主义的组建模式 | 第71-77页 |
第四节 工人自下而上的组建模式 | 第77-82页 |
第五节 讨论:企业工会成立过程中国家、企业与工人之间的博弈 | 第82-87页 |
第五章 在以理维权与依法维权之间的工人的集体抗争 | 第87-114页 |
第一节 研究综述以及问题的提出 | 第87-92页 |
第二节 两起集体抗争的研究 | 第92-98页 |
第三节 市场经济下工人的集体抗争 | 第98-110页 |
第四节 讨论:从以理维权到依法维权 | 第110-114页 |
第六章 制度歧视下劳工抗争的新模式 | 第114-141页 |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 | 第114-115页 |
第二节 逐渐兴起的劳工NGO | 第115-124页 |
第三节 基层治理中劳工NGO与国家的关系 | 第124-134页 |
第四节 制度歧视下劳工NGO的法律行动 | 第134-138页 |
第五节 讨论:在法律框架下的工人"自救"行动 | 第138-141页 |
结束语:依法治国下的中国劳动关系 | 第141-145页 |
参考文献 | 第145-167页 |
后记 | 第167-16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