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数理科学和化学论文--化学论文--分析化学论文

基于代谢组学的油菜和芝麻特质营养成分分析

摘要第6-8页
abstract第8-9页
第一章 引言第18-27页
    1.1 研究背景第18页
    1.2 基于代谢组学的营养品质分析第18-19页
    1.3 油料中特质营养成分及其功能第19-21页
        1.3.1 油菜特质营养成分第19-20页
        1.3.2 芝麻特质营养成分第20-21页
    1.4 特质营养成分的检测方法第21-25页
        1.4.1 多酚常用检测方法第23-24页
        1.4.2 芝麻中特质营养成分的检测方法第24-25页
    1.5 影响营养成分积累的因素第25页
    1.6 本课题研究意义和研究内容第25-27页
        1.6.1 本课题研究意义第25-26页
        1.6.2 本课题研究内容第26-27页
第二章 菜籽总酚确证性以及近红外快速检测技术的建立第27-41页
    2.1 概述第27-28页
    2.2 材料第28页
        2.2.1 材料与试剂第28页
        2.2.2 仪器与耗材第28页
    2.3 方法第28-30页
        2.3.1 Folin-Ciocaileu比色法测定菜籽总酚第28-30页
            2.3.1.1 标准溶液配制第28-29页
            2.3.1.2 样品溶液的制备第29页
            2.3.1.3 菜籽样品总酚含量测定第29页
            2.3.1.4 Folin-Ciocaileu比色法方法学评价第29页
            2.3.1.5 对照品溶液总酚的测定第29-30页
        2.3.2 近红外速测技术的建立第30页
            2.3.2.1 近红外光谱采集条件第30页
            2.3.2.2 近红外光谱数据处理与分析第30页
            2.3.2.3 菜籽总酚预测模型的构建第30页
    2.4 数据分析第30页
    2.5 结果与讨论第30-36页
        2.5.1油菜籽总酚提取工艺单因素实验第30-33页
            2.5.1.1 甲醇浓度对油菜籽总酚提取效果的影响第30-31页
            2.5.1.2 提取时间对油菜籽总酚提取影响第31-32页
            2.5.1.3 料液比对油菜籽总酚含量影响第32-33页
        2.5.2 标准曲线绘制第33-34页
        2.5.3 Folin-Ciocaileu比色法的方法学评价第34页
        2.5.4 近红外光谱采集结果及变量选择分析第34-36页
        2.5.5 近红外光谱预测模型构建与评价第36页
    2.6 菜籽总酚含量差异与环境因子分析第36-40页
        2.6.1 不同产区菜籽总酚含量分布第36-38页
        2.6.2 菜籽总酚与环境因子分析第38-40页
    2.7 小结第40-41页
第三章 菜籽中酚类化合物靶向代谢组学方法研究第41-54页
    3.1 概述第41页
    3.2 实验材料第41-42页
        3.2.1 实验样品第41页
        3.2.2 实验试剂第41-42页
        3.2.3 仪器与耗材第42页
    3.3 方法第42-45页
        3.3.1 多酚化合物的提取第42-43页
        3.3.2 标准溶液的配制第43页
        3.3.3 HPLC-MS/MS分析条件第43-45页
        3.3.4 定性、定量及数据统计分析第45页
    3.4 结果与讨论第45-53页
        3.4.1 过载现象第45页
        3.4.2 同位素离子峰避免信号过载第45-46页
        3.4.3 芥子碱同位素离子峰实现定量分析第46-49页
        3.4.4 方法学评价第49-51页
            3.4.4.1 线性范围,检测限和定量限第49-50页
            3.4.4.2 精密度,回收率和基质效应第50-51页
        3.4.5 方法应用第51-53页
    3.5 小结第53-54页
第四章 超声波辅助萃取-液质联用法同步测定黑白芝麻中差异营养成分第54-74页
    4.1 概述第54-55页
    4.2 实验材料第55-56页
        4.2.1 实验样品第55页
        4.2.2 实验标准品及试剂第55页
        4.2.3 仪器与耗材第55-56页
    4.3 方法第56-60页
        4.3.1 标准溶液的制备第56页
        4.3.2 提取方法第56页
        4.3.3 优化提取工艺参数第56-59页
            4.3.3.1 单因素实验第56-57页
            4.3.3.2 Plackett-Burman设计第57-58页
            4.3.3.3 Box-Behnken设计第58-59页
        4.3.4 HPLC-MS/MS条件第59页
        4.3.5 数据分析第59-60页
    4.4 结果与讨论第60-73页
        4.4.1 单因素实验优化提取条件第60-64页
            4.4.1.1 甲醇体积分数的影响第60页
            4.4.1.2 提取时间的影响第60-61页
            4.4.1.3 液料比的影响第61-62页
            4.4.1.4 超声功率的影响第62页
            4.4.1.5 超声温度的影响第62-63页
            4.4.1.6 提取次数的影响第63-64页
        4.4.2 Plackett-Burman设计选择重要参数第64页
        4.4.3 Box-Behnken试验与响应面分析第64-68页
            4.4.3.1 建立回归模型第64-66页
            4.4.3.2 响应面分析及最佳提取条件的确定第66-68页
        4.4.4 方法学验证第68-71页
            4.4.4.1 线性方程,检测限和定量限第68-69页
            4.4.4.2 基质效应第69-70页
            4.4.4.3 加标回收率和精密度第70-71页
        4.4.5 黑白芝麻种子营养化合物含量差异分析第71-73页
    4.5 小结第73-74页
第五章 全文结论第74-76页
参考文献第76-88页
致谢第88-89页
作者简历第89页

论文共8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牛支原体重组酶聚合酶扩增(RPA)检测方法的建立和样品DNA提取方法的研究
下一篇:汽车行李箱装饰板模压成型模具结构设计及其成型工艺参数优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