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无线电电子学、电信技术论文--无线通信论文--移动通信论文

4G LTE网络下视频流移动终端能耗优化

摘要第3-5页
ABSTRACT第5-6页
常用符号及术语对照表第15-17页
第一章 绪论第17-29页
    1.1 背景介绍第17-19页
    1.2 研究现状第19-25页
        1.2.1 无线网络能耗评估及分析第19-20页
        1.2.2 视频流相关研究第20-23页
        1.2.3 4G LTE网络功耗研究第23页
        1.2.4 移动设备相关的能耗研究第23-25页
    1.3 本文的工作目标第25-27页
    1.4 本文的主要工作成果第27页
    1.5 本文的结构和章节安排第27-29页
第二章 预备知识第29-37页
    2.1 在线视频流服务工作原理第29-31页
        2.1.1 在线视频流服务的原理第29-31页
        2.1.2 在线视频流服务的网络实现第31页
    2.2 4G LTE网络RRC状态第31-35页
        2.2.1 RRC连接的建立第32-33页
        2.2.2 RRC状态的转换第33-35页
    2.3 视频流缓冲器工作原理第35-36页
    2.4 本章小结第36-37页
第三章 基于4G LTE网络的多层级能耗建模第37-49页
    3.1 在线视频流服务分时机制第37-38页
    3.2 多层级能耗模型第38-40页
    3.3 能耗分析系统设计第40-44页
        3.3.1 系统硬件套件第41-42页
        3.3.2 系统软件套件第42-44页
    3.4 基于能耗模型的辅助测量分析算法第44-47页
    3.5 本章小结第47-49页
第四章 基于移动终端设备的视频流能耗研究第49-67页
    4.1 移动终端设备的基本能耗第49-50页
    4.2 可变参数的影响第50-55页
        4.2.1 视频质量(分辨率)第51-52页
        4.2.2 视频段长度第52-54页
        4.2.3 视频缓冲器容量第54-55页
        4.2.4 网络信号强度第55页
    4.3 节能空间分析第55-59页
        4.3.1 离线与在线视频播放第56-57页
        4.3.2 能耗热点分析第57-59页
    4.4 数据层分析第59-65页
        4.4.1 能耗优化目标定位第59-60页
        4.4.2 数据包传输层分析第60-62页
        4.4.3 RRC状态分析第62-65页
    4.5 本章小结第65-67页
第五章 用户行为自适应能耗优化策略第67-89页
    5.1 问题的定义与分析第67-74页
        5.1.1 分时策略分析第67-69页
        5.1.2 能耗优化问题的设定第69-70页
        5.1.3 能耗优化问题描述第70-72页
        5.1.4 能耗优化问题分析第72-74页
    5.2 自适应解决方案第74-77页
        5.2.1 自适应解决方案概论第74-75页
        5.2.2 自适应解决方案设计第75-76页
        5.2.3 自适应算法第76-77页
    5.3 理论分析第77-81页
        5.3.1 稳定模式的理论分析第77-80页
        5.3.2 不稳定模式的理论分析第80-81页
    5.4 实验验证第81-87页
        5.4.1 实验设置第81-83页
        5.4.2 实验结果第83-87页
    5.5 本章小结第87-89页
第六章 电量感知的能耗优化策略第89-113页
    6.1 电量感知问题描述与分析第89-94页
        6.1.1 移动终端设备能耗模型建模第89-92页
        6.1.2 电量感知问题分析第92-94页
    6.2 电量感知的能耗优化策略第94-99页
        6.2.1 电量感知策略概述第94-95页
        6.2.2 电量感知策略实现第95-99页
        6.2.3 电量感知算法第99页
    6.3 理论分析第99-106页
        6.3.1 稳定模式的理论分析第99-103页
        6.3.2 不稳定模式的理论分析第103-106页
    6.4 实验验证第106-112页
        6.4.1 实验设置第106-108页
        6.4.2 各能级策略独立性能第108-109页
        6.4.3 稳定模式下的性能第109-110页
        6.4.4 不稳定模式下的性能第110-112页
    6.5 本章小结第112-113页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第113-117页
    7.1 本文总结第113-114页
    7.2 展望第114-117页
参考文献第117-135页
致谢第135-137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第137-140页

论文共14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人工智能生成物的著作权保护研究
下一篇:初中数学“综合与实践”活动课的教学设计与实践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