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环境科学、安全科学论文--环境污染及其防治论文--大气污染及其防治论文

贵阳市大气环境质量对工业结构变化的响应及污染源自动监控有效性浅议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一章 绪论第8-18页
    1.1 研究背景、目的及意义第8-9页
        1.1.1 研究背景第8-9页
        1.1.2 研究目的第9页
        1.1.3 研究意义第9页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第9-15页
        1.2.1 空气质量第9-12页
        1.2.2 工业结构演变与大气环境变化响应机制第12-14页
        1.2.3 污染源自动监测第14-15页
    1.3 研究思路与方法第15-18页
        1.3.1 研究内容第15页
        1.3.2 研究方法第15-16页
        1.3.3 研究思路第16-18页
第二章 贵阳市区空气质量指数时空分布特征第18-30页
    2.1 数据来源第18页
    2.2 数据处理方法第18-20页
        2.2.1 空气质量指数计算和分级标准第18-19页
        2.2.2 插值方法的选择第19-20页
    2.3 贵阳市主城区空气质量指数的时间变化第20-26页
        2.3.1 空气质量指数年变化第20页
        2.3.2 空气质量指数季节变化第20-24页
        2.3.3 春节半月空气质量变化第24-26页
    2.4 空气质量指数的空间分布第26-28页
    2.5 结论第28-30页
第三章 贵阳市工业结构演变大气污染响应特征第30-45页
    3.1 贵阳市工业阶段划分第30-33页
    3.2 工业阶段变化特征第33-38页
    3.3 工业结构特征偏向指数第38-40页
        3.3.1 工业结构特征偏向指数法第38页
        3.3.2 贵阳市工业结构的大气污染特征第38-40页
    3.4 工业结构演变的大气污染特征第40-44页
        3.4.1 三大污染主导行业第42-43页
        3.4.2 工业结构演变的大气污染响应规律第43-44页
    3.5 工业结构演变中大气环境质量的变化第44-45页
第四章 贵阳市工业结构变化对大气污染实证分析第45-52页
    4.1 建立评价指标体系第45-47页
        4.1.1 评价指标体系的作用第45页
        4.1.2 指标选取第45-46页
        4.1.3 贵阳市工业行业面板数据模型设定第46-47页
    4.2 面板模型估计结果第47-50页
        4.2.1 数据来源第47-48页
        4.2.2 数据检验第48-49页
        4.2.3 面板数据模型估计结果第49-50页
    4.3 建议与思考第50-52页
第五章 浅议贵阳市污染源自动监控数据有效性的提高第52-60页
    5.1 数据来源第52页
    5.2 数据处理方法第52-53页
        5.2.1 正态性检验第52-53页
        5.2.2 二元变量相关分析第53页
    5.3 企业废气监测数据与环境空气质量数据分析第53-54页
    5.4 废气监测数据对比指标第54-56页
        5.4.1 数据传输有效率第54-55页
        5.4.2 数据传输率第55页
        5.4.3 数据有效率第55页
        5.4.4 Grubbs法方法原理第55-56页
    5.5 贵阳市国控企业与省控企业监测数据对比结果第56-58页
    5.6 贵阳市非国控污染源自动监控数据有效性的提高建议第58-60页
        5.6.1 非国控污染源自动监控设备现状第58页
        5.6.2 非国控污染源自动监控设备监管的建议第58-60页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第60-62页
    6.1 结论第60-61页
    6.2 展望第61-62页
致谢第62-63页
参考文献第63-66页

论文共6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紫花苜蓿对酞酸酯污染土壤的修复效应及其机理初探
下一篇:大米草生物质吸附剂对废水中铀的吸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