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数理科学和化学论文--化学论文--物理化学(理论化学)、化学物理学论文

大米草生物质吸附剂对废水中铀的吸附研究

中文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5页
第—章 引言第8-20页
    1.1 含铀废水的来源及危害第8页
    1.2 核电站常用的含铀废水处理方法第8-10页
        1.2.1 工艺排水处理第9页
        1.2.2 化学排水处理第9页
        1.2.3 地面排水和服务排水处理第9页
        1.2.4 现有处理方法存在的缺点第9-10页
    1.3 含铀废水处理研究进展第10-11页
        1.3.1 化学沉淀法第10页
        1.3.2 离子交换法第10页
        1.3.3 蒸发浓缩法第10-11页
        1.3.4 膜分离法第11页
        1.3.5 吸附法第11页
    1.4 吸附法在含铀废水处理中的应用第11-17页
        1.4.1 常见含铀废水的吸附材料第11-13页
        1.4.2 生物质材料吸附分离废水中铀离子的研究进展第13-15页
        1.4.3 影响生物质吸附的工艺条件第15-16页
        1.4.4 吸附机理第16-17页
    1.5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主要研究内容及创新之处第17-20页
        1.5.1 研究目的和意义第17-18页
        1.5.2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第18页
        1.5.3 主要研究内容第18-19页
        1.5.4 研究的创新点第19-20页
第二章 实验材料和方法第20-33页
    2.1 实验材料第20-22页
        2.1.1 大米草生物质吸附剂的制备第20-21页
        2.1.2 实验试剂第21页
        2.1.3 实验用仪器设备第21-22页
    2.2 铀储备液的配制及溶液中铀离子的测定方法第22-23页
        2.2.1 铀储备液的配制第22页
        2.2.2 铀标准曲线第22-23页
        2.2.3 溶液中铀的测定第23页
    2.3 大米草生物质吸附剂的表征第23-25页
        2.3.1 吸附剂表面官能团测定第23-24页
        2.3.2 吸附剂零电荷点(pH_(pzc))测定第24-25页
        2.3.3 红外光谱分析(FTIR)第25页
        2.3.4 扫描电镜分析(SEM)第25页
    2.4 铀的吸附实验第25-27页
        2.4.1 溶液pH值对吸附平衡量的影响第25-26页
        2.4.2 吸附剂用量对吸附平衡量和去除率的影响第26页
        2.4.3 吸附反应时间对吸附量的影响第26页
        2.4.4 溶液温度对吸附平衡量的影响第26页
        2.4.5 溶液中铀离子初始浓度对吸附平衡量和去除率的影响第26-27页
        2.4.6 吸附反应动力,学实验第27页
        2.4.7 吸附平衡实验第27页
        2.4.8 大米草生物质吸附剂解吸再生第27页
    2.5 吸附模型第27-33页
        2.5.1 吸附反应动力学模型第27-30页
        2.5.2 吸附等温线模型第30-32页
        2.5.3 吸附热力学参数第32-33页
第三章 结果与讨论第33-53页
    3.1 大米草生物质吸附剂的理化性质第33-36页
        3.1.1 吸附剂表面官能团测定第33页
        3.1.2 吸附剂零电荷点(pHpzc)测定第33-34页
        3.1.3 红外光谱分析(FTIR)第34-35页
        3.1.4 扫描电镜分析(SEM)第35-36页
    3.2 吸附工艺条件对吸附的影响第36-42页
        3.2.1 溶液pH值对吸附平衡量的影响第36-38页
        3.2.2 吸附剂用量对吸附平衡量和去除率的影响第38-39页
        3.2.3 吸附反应时间对吸附量的影响第39-40页
        3.2.4 温度对吸附平衡量的影响第40-41页
        3.2.5 溶液中铀离子初始浓度对吸附平衡量和去除率的影响第41-42页
    3.3 吸附反应动力学第42-45页
    3.4 吸附等温线第45-49页
    3.5 吸附热力学参数第49-50页
    3.6 吸附剂解吸再生第50-52页
    3.7 本章小结第52-53页
第四章 大米草生物质吸附剂改性初探第53-59页
    4.1 引言第53页
    4.2 实验材料第53-54页
    4.3 实验方法第54页
        4.3.1 铀的测定方法第54页
        4.3.2 吸附剂碱改性方法第54页
        4.3.3 实验方法第54页
    4.4 结果和讨论第54-58页
        4.4.1 改性前后大米草生物质吸附剂吸附性能第54-56页
        4.4.2 改性前后红外光谱分析(FTIR)第56-57页
        4.4.3 改性前后扫描电镜分析(SEM)第57-58页
    4.5 本章小结第58-59页
结论第59-60页
参考文献第60-64页
致谢第64-65页
个人简历及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第65页

论文共6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贵阳市大气环境质量对工业结构变化的响应及污染源自动监控有效性浅议
下一篇:贵州碳酸盐岩风化成土过程中镉的迁移转化过程与机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