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8页 |
1.1 选题缘由 | 第9-12页 |
1.1.1 有关实践现象给予我的启发 | 第9-11页 |
1.1.2 最近几年我的学习经历和学术探索引发的一些思考和尝试 | 第11-12页 |
1.2 关键概念的界定 | 第12-13页 |
1.2.1“议程”与“议程设置” | 第12页 |
1.2.2 “选择性心理”与“导向需求” | 第12-13页 |
1.2.3 “个人议程设置”与“技术议程设置” | 第13页 |
1.3 文献综述 | 第13-16页 |
1.3.1 议程设置的研究和发展情况 | 第13-15页 |
1.3.2 选择性心理的研究和发展情况 | 第15-16页 |
1.4 研究意义和研究方法 | 第16-18页 |
第二章 虚拟与真实变化中的互联网 | 第18-25页 |
2.1 信息传播环境的大转折 | 第19-21页 |
2.2 互联网的媒介属性 | 第21-22页 |
2.3 传统议程设置在互联网环境下的内在缺陷 | 第22-25页 |
第三章 个人议程设置:网络话语弱设置 | 第25-34页 |
3.1 分众化个人选择削弱设置 | 第25-28页 |
3.2 搜索引擎:互联网时代的二次幻觉 | 第28-31页 |
3.3 “异见领袖”个人议题向媒介议题转移 | 第31-34页 |
第四章 技术议程设置:技术垄断下的话语霸权 | 第34-47页 |
4.1 技术议程设置:意识形态偏向的产物 | 第35-41页 |
4.1.1 隐蔽的资本主义逻辑陷阱 | 第35-37页 |
4.1.2 技术优势下的虚拟空间再生产 | 第37-39页 |
4.1.3 穿越国界全球网络议程设置 | 第39-41页 |
4.2 虚拟幻象中的霸权话语设置手段 | 第41-47页 |
4.2.1 垄断技术网罗全球 | 第41-44页 |
4.2.2 “网络自由”的终极意识形态议题 | 第44-47页 |
结语 | 第47-49页 |
参考文献 | 第49-51页 |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51-52页 |
致谢 | 第5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