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5-7页 | 
| Abstract | 第7-8页 | 
| 绪论 | 第11-20页 | 
| 一、研究背景 | 第11-12页 | 
| 二、文献综述 | 第12-16页 | 
| (一) 国家形象的研究概述 | 第12-14页 | 
| (二) 关于APEC会议的研究概述 | 第14-15页 | 
| (三) 媒介事件的相关理论研究 | 第15-16页 | 
| 三、研究目的 | 第16-17页 | 
| 四、研究方法 | 第17页 | 
| 五、样本及样本时间选择 | 第17-18页 | 
| 六、报道议题设定 | 第18-20页 | 
| 第一章 国家形象与媒介事件 | 第20-27页 | 
| 一、国家形象内涵及外延 | 第20-21页 | 
| (一) 对国家核心要素提炼的国家形象 | 第20页 | 
| (二) 传播语境中的国家形象 | 第20-21页 | 
| (三) 作为品牌的国家形象 | 第21页 | 
| 二、国家形象与新闻传媒的互动关系 | 第21-23页 | 
| (一) 大众传媒塑造国家形象 | 第21-22页 | 
| (二) 、国内、国际两大传媒体系的竞争、角力决定国家形象 | 第22-23页 | 
| 三、媒介事件的理论研究 | 第23-27页 | 
| (一) 媒介事件的定义 | 第23-24页 | 
| (二) 媒介事件的特性 | 第24-27页 | 
| 第二章 媒介事件与国家形象的建构 | 第27-32页 | 
| 一、媒介事件是“营销”国家形象的重要渠道 | 第27-28页 | 
| 二、媒介事件是整合国家形象的重要平台 | 第28-29页 | 
| 三、大型媒介事件的“风险” | 第29-32页 | 
| 第三章 《纽约时报》2014APEC会议报道中的中国国家形象 | 第32-44页 | 
| 一、《纽约时报》对2014APEC峰会的报道框架 | 第32-38页 | 
| (一) 《纽约时报》相关报道总体情况 | 第32-34页 | 
| (二) 《纽约时报》对中国APEC峰会各方面形象的描述情况 | 第34-38页 | 
| 二、《纽约时报》对北京APEC会议报道的内容分析 | 第38-42页 | 
| (一)、标题分析 | 第39-41页 | 
| (二)、修饰词分析 | 第41-42页 | 
| 三、《纽约时报》塑造的中国形象 | 第42-44页 | 
| 第四章 西方媒体对媒介事件的报道特点 | 第44-49页 | 
| 一、西方媒体较多关注关联性议题 | 第44-45页 | 
| 二、西方新闻媒体较关注冲突性议题 | 第45-47页 | 
| 三、西方主流媒体的报道较为深入和多角度 | 第47-49页 | 
| 结论 | 第49-52页 | 
| 一、研究启示 | 第49-51页 | 
| (一)、借助领袖魅力为中国形象加分 | 第49-50页 | 
| (二)、借力新媒体打破西方话语垄断 | 第50页 | 
| (三)、开展公共外交 | 第50-51页 | 
| 二、研究局限 | 第51-52页 | 
| 参考文献 | 第52-54页 | 
| 致谢 | 第5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