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8-9页 |
英文摘要 | 第9-10页 |
1 引言 | 第11-19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1-12页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12-14页 |
1.2.1 研究目的 | 第12-13页 |
1.2.2 研究意义 | 第13-14页 |
1.3 国内外研究动态 | 第14-16页 |
1.3.1 精准管理分区国内外研究动态和趋势 | 第14-15页 |
1.3.2 遥感影像分割的国内外研究动态 | 第15-16页 |
1.4 研究内容重点难点和创新点 | 第16-18页 |
1.4.1 研究重点 | 第16-17页 |
1.4.2 研究难点 | 第17页 |
1.4.3 研究创新点 | 第17-18页 |
1.5 技术路线 | 第18-19页 |
2 理论基础及研究方法 | 第19-23页 |
2.1 理论基础 | 第19-20页 |
2.1.1 耕地保护理论 | 第19页 |
2.1.2 精准管理分区理论 | 第19-20页 |
2.1.3 耕地产能理论 | 第20页 |
2.2 主要研究方法 | 第20-23页 |
2.2.1 面向对象多尺度分割法 | 第20-21页 |
2.2.2 最邻近分类方法 | 第21-22页 |
2.2.3 地统计空间分析法 | 第22-23页 |
3 研究区概况与数据处理 | 第23-31页 |
3.1 研究区概况 | 第23-24页 |
3.2 数据来源及处理 | 第24-31页 |
3.2.1 各种遥感数据介绍 | 第24-25页 |
3.2.2 遥感数据获取与预处理 | 第25-27页 |
3.2.3 土壤采样数据 | 第27-28页 |
3.2.4 DEM高程数据获取与剖面提取 | 第28-29页 |
3.2.5 干生物量与产量数据获取 | 第29页 |
3.2.6 土壤温湿度和养分数据 | 第29-31页 |
4 基于遥感影像的精准管理分区 | 第31-42页 |
4.1 基于高分辨率裸土影像的精准管理分区 | 第31-35页 |
4.1.1 田块尺度土壤养分的空间变异性 | 第31页 |
4.1.2 土壤养分与遥感影像反射率的关系 | 第31-32页 |
4.1.3 基于高分辨率裸土影像的精准管理分区结果 | 第32-33页 |
4.1.4 基于土壤采样数据的精准管理分区评价 | 第33-34页 |
4.1.5 基于作物生长期NDVI数据评价分区 | 第34-35页 |
4.2 基于不同分辨率裸土影像的精准管理分区 | 第35-38页 |
4.2.1 基于不同分辨率裸土影像的分区结果 | 第35-36页 |
4.2.2 基于土壤理化性质评价不同分辨率分区结果 | 第36-37页 |
4.2.3 基于归一化植被指数评价不同分辨率分区结果 | 第37-38页 |
4.3 基于作物植被指数的精准管理分区 | 第38-40页 |
4.3.1 作物长势与植被指数的关系 | 第38页 |
4.3.2 2011 -2016年各时期SSMZ最优分区尺度 | 第38-39页 |
4.3.3 2011 -2016年精准管理分区时空特征 | 第39-40页 |
4.4 小结 | 第40-42页 |
5 精准管理分区的影响因素分析 | 第42-48页 |
5.1 土壤养分与地形的关系 | 第42-44页 |
5.1.1 不同坡位土壤碱解氮变化 | 第42-43页 |
5.1.2 不同时间土壤碱解氮在不同坡位的变化 | 第43页 |
5.1.3 不同坡位土壤碱解氮随时间变化趋势 | 第43-44页 |
5.2 土壤温湿度与地形的关系 | 第44-45页 |
5.3 归一化植被指数与地形的关系 | 第45-46页 |
5.4 小结 | 第46-48页 |
6 结论与展望 | 第48-51页 |
6.1 结论 | 第48-49页 |
6.2 讨论与展望 | 第49-51页 |
6.2.1 基于遥感影像和NDVI分区的可行性 | 第49页 |
6.2.2 基于遥感影像精准管理分区的优越性 | 第49页 |
6.2.3 地形因子对精准管理分区的影响 | 第49-50页 |
6.2.4 基于遥感影像精准管理分区的应用 | 第50页 |
6.2.5 精准管理分区与耕地产能提高 | 第50-51页 |
致谢 | 第51-53页 |
参考文献 | 第53-58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5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