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中国法律论文--行政法论文--行政管理法令论文

行政法视野下公务员个人不当行为惩戒标准研究

Abstract第4-5页
第1章 绪论第8-14页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第8-9页
        1.1.1 研究背景第8-9页
        1.1.2 研究意义第9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第9-11页
    1.3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第11-12页
        1.3.1 研究内容第11-12页
        1.3.2 研究方法第12页
    1.4 重难点与创新点第12-14页
        1.4.1 重难点第12-13页
        1.4.2 创新点第13-14页
第2章 国家惩戒公务员个人不当行为的基本理论第14-27页
    2.1 公务员个人不当行为第14-19页
        2.1.1 公务员个人行为界定的意义第14页
        2.1.2 公务员个人行为界定的标准第14-16页
        2.1.3 公务员个人不当行为的界定第16-19页
    2.2 公务员与国家之间关系的理论演变第19-24页
        2.2.1 特别权力关系理论第20-23页
        2.2.2 行政法治关系理论第23-24页
    2.3 国家惩戒公务员的目的第24-27页
        2.3.1 传统惩戒的单一性:维护官纪第25页
        2.3.2 现代惩戒的双重性:维护官纪与保障功能第25-27页
第3章 我国公务员个人不当行为惩戒标准现状分析第27-31页
    3.1 公务员个人不当行为实体法上的惩戒标准第27-29页
        3.1.1 公务员个人不当行为惩戒标准的法律体系第27页
        3.1.2 公务员个人不当行为惩戒标准的具体表现第27-29页
    3.2 公务员个人不当行为惩戒标准存在的问题第29-31页
        3.2.1 惩戒标准的界定理论不足第29-30页
        3.2.2 惩戒标准的规定不明确第30-31页
第4章 公务员个人不当行为惩戒标准域外法考察第31-43页
    4.1 美国法第31-33页
        4.1.1 “私法上僱佣关系”为理论基础第31页
        4.1.2 违反“促进服务效率”为主的惩戒事由第31-32页
        4.1.3 惩戒以“关联性要件”为判断标准第32-33页
    4.2 德国法第33-35页
        4.2.1 “公法上勤务与忠诚关系”为理论基础第33页
        4.2.2 “失职”的惩戒事由第33页
        4.2.3 “失职”的学说与实务运作第33-35页
    4.3 日本法第35-40页
        4.3.1 “公法上关系”为主的理论基础第35页
        4.3.2 法定三个方面的惩戒事由第35-36页
        4.3.3 学说与实务运作第36-40页
    4.4 比较分析第40-43页
        4.4.1 各国的惩戒基础理论向人权、法治方向发展第40页
        4.4.2 各国采用概括式和列举式相结合的立法模式第40-41页
        4.4.3 实体内容各国的规范各有其特色第41页
        4.4.4 设定要素控制惩戒范围保障权益第41-43页
第5章 我国公务员个人不当行为惩戒标准完善路径第43-50页
    5.1 基本判断标准的提出第43-45页
        5.1.1 借鉴域外判断标准的分析第43-44页
        5.1.2 “损害职务上的信任与机关单位的声誉”为基本判断标准第44-45页
    5.2 建构类型化的具体标准作为补充判断第45-50页
        5.2.1 不当言论发表行为的惩戒判断第45-47页
        5.2.2 反对国家活动行为的惩戒判断第47-48页
        5.2.3 非法取财行为的惩戒判断第48页
        5.2.4 违反道德、社交活动行为的惩戒判断第48-49页
        5.2.5 犯罪行为的惩戒判断第49-50页
第6章 结论第50-51页
致谢第51-52页
参考文献第52-56页
附录第56页

论文共5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纵向合作指数的黑龙江省生猪养殖企业经营状态研究
下一篇:基于遥感影像的黑土区农田精准管理分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