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中国法律论文--诉讼法论文--刑事诉讼法论文

监察体制改革视域下我国侦查监督制度的完善路径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页
第1章 引言第9-12页
    1.1 完善侦查监督制度符合司法正义的内在逻辑要求第10页
    1.2 完善侦查监督制度符合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改革第10-12页
第2章 我国侦查监督制度的概述第12-21页
    2.1 侦查监督概念的界定第12-13页
        2.1.1 侦查监督概念的观点展示第12页
        2.1.2 侦查监督概念的厘清第12-13页
    2.2 近现代我国侦查监督制度的变革与发展第13-16页
        2.2.1 清末及民国时期的侦查监督制度第13-14页
        2.2.2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侦查监督制度第14页
        2.2.3 新中国成立后的侦查监督制度第14-16页
    2.3 我国侦查监督制度的渊源第16-17页
        2.3.1 侦查监督制度具有深厚的法律基础第16页
        2.3.2 侦查监督制度源自复杂的理论根基第16-17页
    2.4 我国侦查监督制度的内容第17-21页
        2.4.1 刑事立案监督制度第17-18页
        2.4.2 审查逮捕制度第18-19页
        2.4.3 侦查活动监督制度第19-21页
第3章 我国侦查监督制度运行中面临的困境第21-27页
    3.1 检察机关的地方属性制约侦查监督发展第21页
    3.2 立案监督规定粗浅致使监督效果低于预期目标第21-23页
        3.2.1 立案监督的范围狭窄第22页
        3.2.2 立案监督的案件信息匮乏第22-23页
    3.3 侦查监督手段缺乏强制力导致侦查监督弱化第23-24页
        3.3.1 纠正违法缺乏强制力保障第23-24页
        3.3.2 侦查机关在侦查活动中权责不统一第24页
    3.4 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在司法实践中效果不佳第24-27页
        3.4.1 “非法证据排除规则”与“证据收集一般原则”范围不一致第24-25页
        3.4.2 “非法证据”在司法实践中的认定存在争议第25页
        3.4.3 “毒树之果”是否合法存在争议第25-27页
第4章 侦查监督制度的域外参考及启示第27-33页
    4.1 法国侦查监督制度概述第27-28页
    4.2 德国侦查监督制度概述第28-29页
    4.3 英国侦查监督制度概述第29页
    4.4 美国侦查监督制度概述第29-30页
    4.5 我国与域外侦查监督制度的对比及启示第30-33页
        4.5.1 我国侦查监督制度与域外制度的比较第31页
        4.5.2 域外侦查监督制度对我国的启示第31-33页
第5章 我国侦查监督制度的完善路径第33-41页
    5.1 创建跨行政区划的检察机构建制第33页
        5.1.1 设立跨行政区域检察院第33页
        5.1.2 建立跨区划巡回侦查监督机制第33页
    5.2 运用现代化技术,确保立案监督向纵深发展第33-35页
        5.2.1 利用大数据保障立案监督系统全面运转第34页
        5.2.2 利用大数据实现立案监督效能全面实现第34-35页
    5.3 回归宪法定位,积极履行侦查监督权第35-36页
        5.3.1 设立侦查监督部门线索移交机制第35-36页
        5.3.2 完善对侦查部门考核机制第36页
    5.4 提升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司法适用性第36-38页
        5.4.1 明确“瑕疵证据”的内涵,提高司法适用性第36-37页
        5.4.2 细化“瑕疵证据补正规则”第37页
        5.4.3 将欺骗、引诱行为所获证据纳入非法证据排除范围中第37-38页
    5.5 对审查逮捕进行诉讼化改造第38-41页
        5.5.1 审查逮捕诉讼化改造的意义第38-39页
        5.5.2 审查逮捕诉讼化改造的要点和难点第39-40页
        5.5.3 审查逮捕诉讼化改造的具体方法第40-41页
结语第41-42页
参考文献第42-44页
作者简历第44-45页
后记第45页

论文共4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我国医疗侵权诉讼举证责任分配研究
下一篇:论交通事故认定书在民事诉讼中的证据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