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导论 | 第9-16页 |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9页 |
二、文献综述 | 第9-15页 |
三、研究方法 | 第15-16页 |
第二章 农村“失依”儿童心理健康基本状况及存在的问题 | 第16-36页 |
一、“失依”儿童的界定 | 第16页 |
二、农村“失依”儿童与非“失依”儿童心理健康状况对比 | 第16-19页 |
(一) 学习状况 | 第16-17页 |
(二) 生活状况 | 第17-18页 |
(三) 情感需求状况 | 第18-19页 |
(四) 自我评价状况 | 第19页 |
三、农村“失依”儿童心理健康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 第19-36页 |
(一) 性格相对内向,回避集体活动 | 第20-21页 |
(二) 自我认知薄弱,自卑心理严重 | 第21-24页 |
(三) 缺乏安全感,敏感多疑 | 第24-26页 |
(四) 异性交往困难,沟通障碍明显 | 第26-28页 |
(五) 不同程度的暴力倾向和仇富心理 | 第28-31页 |
(六) 情绪不稳定,紧张易怒 | 第31-33页 |
(七) 部分“失依”儿童存在着自杀的心理倾向 | 第33-36页 |
第三章 解决“失依”儿童心理健康问题的对策建议 | 第36-46页 |
一、政府建立相关制度,定期测评“失依”儿童心理健康状况 | 第36-37页 |
二、学校加大关注力度,培养“失依”儿童健全人格 | 第37-39页 |
三、家庭补充缺位角色,满足“失依”儿童情感需求 | 第39-40页 |
四、动员社会力量,链接各方资源 | 第40-41页 |
(一) 社会团体积极介入 | 第40-41页 |
(二) 企业和资本家发挥社会价值 | 第41页 |
五、运用心理学和社会工作方法,提供专业服务 | 第41-46页 |
(一) 依据专业理论,满足“失依”儿童需求 | 第41-43页 |
(二) 社会工作方法介入“失依”儿童成长 | 第43-46页 |
结语 | 第46-47页 |
参考文献 | 第47-48页 |
附件1: F县“失依”儿童心理健康状况调查问卷 | 第48-50页 |
附件2: F县“失依”儿童心理健康状况访谈提纲 | 第50-51页 |
致谢 | 第5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