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手”短视频平台上的乡土文化传播研究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绪论 | 第8-16页 |
第一节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8-10页 |
一 研究背景 | 第8-9页 |
二 研究意义 | 第9-10页 |
第二节 基本概念界定 | 第10-11页 |
一 短视频 | 第10页 |
二 乡土文化 | 第10-11页 |
第三节 文献综述 | 第11-13页 |
一 关于乡土文化的研究 | 第11-12页 |
二 关于乡土文化媒介传播的研究 | 第12-13页 |
第四节 研究方法 | 第13-16页 |
一 参与式观察 | 第13页 |
二 深度访谈法 | 第13-14页 |
三 内容分析法 | 第14-16页 |
第一章 “快手”乡土文化短视频的创作者分析 | 第16-25页 |
第一节 乡村短视频创作者的身份背景分析 | 第16-18页 |
一 传统农民 | 第17页 |
二 新生代农民 | 第17-18页 |
第二节 创作者社会学特征 | 第18-20页 |
一 乡村短视频创作者年龄分布 | 第19页 |
二 乡村短视频创作者性别分布 | 第19-20页 |
三 乡村短视频创作者居住地分布 | 第20页 |
第三节 创作者的创作心理分析 | 第20-25页 |
一 获取经济收益满足安全需求 | 第21-22页 |
二 拓展人际社交满足社会需求 | 第22页 |
三 实现自我表达获得社会尊重 | 第22-23页 |
四 寻求成就感追求自我实现 | 第23-25页 |
第二章 “快手”乡土文化短视频的内容分析 | 第25-41页 |
第一节 内容题材分类 | 第25-31页 |
一 乡村风貌类 | 第26-27页 |
二 日常生活类 | 第27-28页 |
三 技艺展示类 | 第28-29页 |
四 搞笑短剧类 | 第29-31页 |
第二节 短视频内容分析 | 第31-36页 |
一 样本遴选 | 第31-32页 |
二 类目构建 | 第32-33页 |
三 统计与分析 | 第33-36页 |
第三节 分析结论:乡土文化短视频的内容特征 | 第36-41页 |
一 展示乡村空间 | 第36-37页 |
二 反映亲缘关系 | 第37-38页 |
三 重视身体叙事 | 第38-39页 |
四 巧用方言传播 | 第39-41页 |
第三章 “快手”乡土文化短视频的受众分析 | 第41-52页 |
第一节 用户概况 | 第41-43页 |
一 男女比例平衡 | 第42页 |
二 青年群体为主 | 第42-43页 |
三 地理分布均匀 | 第43页 |
第二节 受众态度及行为分析 | 第43-52页 |
一 受众使用情况 | 第44-46页 |
二 受众态度分析 | 第46-49页 |
三 受众行为分析 | 第49-52页 |
第四章 “快手”乡土文化短视频的传播策略 | 第52-58页 |
第一节 定位人群有效传播 | 第52-53页 |
第二节 同城栏目地域传播 | 第53-54页 |
第三节 智能算法精准传播 | 第54-56页 |
第四节 社交分享二次传播 | 第56-58页 |
第五章 “快手”乡土文化短视频的传播效应 | 第58-62页 |
第一节 重塑农民形象凝聚乡村价值 | 第58页 |
第二节 乡土文化再生产促进文化多元 | 第58-59页 |
第三节 缩小城乡文化差异重构乡村文化认同 | 第59-60页 |
第四节 传承乡土文化推动乡村振兴 | 第60-62页 |
结语 | 第62-64页 |
参考文献 | 第64-68页 |
附录 | 第68-72页 |
致谢 | 第7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