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经济计划与管理论文--会计论文--审计论文--各类审计论文

上市公司审计失败研究--以瑞华所对昆明机床审计失败为例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7页
1 绪论第11-20页
    1.1 研究背景、目的及意义第11-12页
        1.1.1 研究背景第11-12页
        1.1.2 研究目的第12页
        1.1.3 研究意义第12页
    1.2 文献综述第12-17页
        1.2.1 审计失败影响因素相关研究第13-15页
        1.2.2 审计失败后果相关研究第15-16页
        1.2.3 审计失败防治措施相关研究第16-17页
        1.2.4 文献述评第17页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第17-19页
        1.3.1 研究内容第17-19页
        1.3.2 研究方法第19页
    1.4 创新点第19-20页
2 审计失败的理论与现状分析第20-31页
    2.1 审计失败的相关概念第20-21页
        2.1.1 审计失败第20-21页
        2.1.2 审计风险第21页
        2.1.3 审计质量控制第21页
    2.2 审计失败的理论分析第21-23页
        2.2.1 基于现代风险导向审计理论的分析第21-22页
        2.2.2 基于委托代理理论的分析第22-23页
        2.2.3 基于“理性经济人”假说的分析第23页
    2.3 我国会计师事务所审计失败的现状第23-31页
        2.3.1 我国证监会对审计失败的处罚公告分析第24-28页
        2.3.2 审计失败的现实原因第28-31页
3 昆明机床审计失败案例描述与后果分析第31-39页
    3.1 瑞华会计师事务所及昆明机床简介第31页
        3.1.1 瑞华会计师事务所简介第31页
        3.1.2 昆明机床简介第31页
    3.2 昆明机床审计失败案例回顾第31-36页
        3.2.1 昆明机床财务造假案例介绍第31-33页
        3.2.2 昆明机床财务报表审计概况第33-34页
        3.2.3 昆明机床财务造假手段分析第34-35页
        3.2.4 昆明机床审计失败的处罚结果第35-36页
    3.3 昆明机床审计失败的结果分析第36-39页
        3.3.1 审计失败对昆明机床的影响第36页
        3.3.2 审计失败对会计师事务所的影响第36-37页
        3.3.3 审计失败对签字注册会计师的影响第37页
        3.3.4 审计失败对投资者的影响第37-39页
4 昆明机床审计失败原因分析第39-48页
    4.1 会计师事务所及注册会计师方面的原因第39-45页
        4.1.1 轻率地接受审计业务而忽视识别审计风险第39-40页
        4.1.2 未充分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以识别与评估审计风险第40-41页
        4.1.3 未执行有效的审计程序以应对审计风险第41-44页
        4.1.4 注册会计师未勤勉尽责、未保持职业怀疑态度第44页
        4.1.5 会计师事务所质量控制不严格第44-45页
    4.2 被审计单位方面的原因第45-46页
        4.2.1 企业管理层缺乏诚信和道德观念第45页
        4.2.2 企业内部控制失效第45-46页
    4.3 审计监管方面的原因第46-48页
        4.3.1 审计市场环境不健康第46页
        4.3.2 监管和惩罚力度不足第46-48页
5 防治会计师事务所审计失败的对策第48-53页
    5.1 会计师事务所及注册会计师方面第48-51页
        5.1.1 谨慎承接审计业务第48页
        5.1.2 进行全面识别与评估风险第48-49页
        5.1.3 实施有效的审计程序第49-50页
        5.1.4 勤勉尽责,保持职业怀疑态度第50页
        5.1.5 加强会计师事务所质量控制第50-51页
    5.2 被审计单位方面第51页
        5.2.1 树立诚信企业文化第51页
        5.2.2 加强企业内部控制建设第51页
    5.3 审计监管方面第51-53页
        5.3.1 抑制恶性竞争,完善审计市场竞争环境第51-52页
        5.3.2 加强监管和惩罚力度第52-53页
6 研究结论与展望第53-54页
    6.1 研究结论第53页
    6.2 研究不足与展望第53-54页
参考文献第54-58页
后记第58-59页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清单第59页

论文共5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新时代基层领导干部责任担当研究
下一篇:碳点的制备及复合g-C3N4光催化产氢性能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