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一般工业技术论文--工程材料学论文--复合材料论文

二维黑磷功能化修饰对光电性质影响的理论研究

摘要第5-7页
Abstract第7-9页
第1章 绪论第16-38页
    1.1 引言第16-17页
    1.2 二维材料-黑磷的研究现状第17-27页
        1.2.1 黑磷的制备第17-18页
        1.2.2 黑磷的结构第18-21页
        1.2.3 黑磷的应用及面临的挑战第21-26页
        1.2.4 黑磷的共价功能化第26-27页
    1.3 Pd/Pt化合物的研究现状第27-30页
        1.3.1 Pd/Pt化合物的结构特征第27-28页
        1.3.2 Pd/Pt化合物对二维材料的共价功能化第28-30页
    1.4 二维材料-范德华异质结的研究现状第30-36页
        1.4.1 范德华异质结的带隙工程及应用第31-32页
        1.4.2 BN、MoS_2以及石墨烯范德华异质结第32-34页
        1.4.3 黑磷范德华异质结第34-36页
    1.5 本文课题来源及研究内容第36-38页
        1.5.1 课题来源第36页
        1.5.2 研究目的及内容第36-38页
第2章 研究方法的理论基础第38-48页
    2.1 概述第38页
    2.2 Bulk体系中的密度泛函理论第38-42页
        2.2.1 Kohn-Sham哈密顿量第39-40页
        2.2.2 Kohn-Sham方程第40-41页
        2.2.3 广义梯度近似的Hubbard U模型第41-42页
    2.3 Device体系的非平衡格林函数第42-45页
    2.4 基于Keldysh非平衡格林函数的线性光电效应第45-47页
    2.5 本章小结第47-48页
第3章 PdCl_2共价功能化MLBP的输运及光电效应的研究第48-70页
    3.1 引言第48-49页
    3.2 理论模型与计算方法第49-53页
        3.2.1 理论模型第49-52页
        3.2.2 计算方法第52-53页
    3.3 nPdCl_2和MLBP复合结构的周期性体系第53-58页
        3.3.1 nPdCl_2/BP的几何结构第53-55页
        3.3.2 nPdCl_2/BP的能带结构第55-58页
    3.4 nPdCl_2/BP双探针体系的输运性质第58-65页
        3.4.1 nPdCl_2/BP的电流-电压曲线第59-61页
        3.4.2 nPdCl_2/BP的透射谱、局域态密度以及散射态第61-65页
    3.5 nPdCl_2/BP双探针体系的线性光电效应第65-69页
    3.6 本章小结第69-70页
第4章 PtCl_2接枝MLBP功能化体系性质的研究第70-89页
    4.1 引言第70-71页
    4.2 模型与计算方法第71-75页
        4.2.1 理论模型第71-74页
        4.2.2 计算方法第74-75页
    4.3 nPtCl_2和MLBP复合结构的周期性体系第75-80页
        4.3.1 nPtCl_2/BP的几何结构第75-77页
        4.3.2 nPtCl_2/BP的能带结构第77-80页
    4.4 nPtCl_2/BP双探针体系的输运性质第80-85页
        4.4.1 nPtCl_2/BP的I-V曲线第80-83页
        4.4.2 nPtCl_2/BP的透射谱及散射态第83-85页
    4.5 nPtCl_2/BP双探针体系的线性光电效应第85-88页
    4.6 本章小结第88-89页
第5章 MLBP异质结的电子结构和输运性质以及光电效应的研究第89-129页
    5.1 引言第89-90页
    5.2 几何模型与计算方法第90-99页
        5.2.1 MLBP异质结的几何模型第91-98页
        5.2.2 计算方法第98-99页
    5.3 BN/BP异质结的电子结构及光电性质第99-108页
        5.3.1 BN/BP周期性体系的能带结构第99-104页
        5.3.2 BN/BP双探针体系的I-V曲线第104-105页
        5.3.3 BN/BP双探针体系的散射态第105-106页
        5.3.4 BN/BP插层体系的光电效应第106-108页
    5.4 MoS_2/BP异质结的电子结构及光电性质第108-117页
        5.4.1 MoS_2/BP周期性体系的能带结构第109-113页
        5.4.2 MoS_2/BP双探针体系的I-V曲线第113-114页
        5.4.3 MoS_2/BP双探针体系的散射态第114-115页
        5.4.4 MoS_2/BP插层体系的光电效应第115-117页
    5.5 Graphene/BP异质结的电子结构及光电性质第117-127页
        5.5.1 Graphene/BP周期性体系的能带结构第118-123页
        5.5.2 Graphene/BP双探针体系的I-V曲线第123-124页
        5.5.3 Graphene/BP双探针体系的散射态第124-125页
        5.5.4 Graphene/BP插层体系的光电效应第125-127页
    5.6 本章小结第127-129页
结论第129-131页
参考文献第131-147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第147-148页
致谢第148页

论文共14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碳纳米点组装体系的功能发光及多孔碳材料研究
下一篇:钛酸铜钙/聚偏氟乙烯复合介质的制备及介电性能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