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贸易经济论文--各国对外贸易论文--中国对外贸易论文

中国对外贸易隐含碳排放研究

摘要第5-7页
abstract第7-9页
第一章 导论第14-27页
    1.1 选题背景第14-16页
    1.2 选题意义第16-18页
        1.2.1 合理承担碳排放控制责任第16-17页
        1.2.2 改善区域环境质量第17-18页
        1.2.3 调整国际贸易政策的新思路第18页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第18-23页
        1.3.1 关于对外贸易隐含碳的测算研究第18-22页
        1.3.2 关于对外贸易隐含碳的影响因素研究第22-23页
        1.3.3 关于对外贸易隐含碳的预测研究第23页
    1.4 本文的主要内容及创新点第23-27页
        1.4.1 本文的主要内容第23-25页
        1.4.2 本文的创新点第25-27页
第二章 对外贸易隐含碳排放理论基础第27-32页
    2.1 贸易与环境关系研究理论第27-30页
        2.1.1 南北贸易模型第27-28页
        2.1.2 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第28-29页
        2.1.3 “向底线赛跑”假说和“污染天堂”假说第29-30页
    2.2 对外贸易隐含碳排放的概念第30-32页
        2.2.1 碳排放的基本概念第30-31页
        2.2.2 对外贸易隐含碳排放的内涵第31-32页
第三章 对外贸易隐含碳排放研究方法第32-47页
    3.1 对外贸易隐含碳排放测算方法第32-37页
        3.1.1 投入产出表第32-34页
        3.1.2 投入产出算法第34-36页
        3.1.3 隐含碳排放测算方法第36-37页
    3.2 对外贸易隐含碳排放因素分解方法第37-43页
        3.2.1 因素分解的基础问题第37-38页
        3.2.2 重要因素分解方法第38-42页
        3.2.3 因素分解方法的比较分析第42-43页
    3.3 对外贸易隐含碳排放预测方法第43-46页
        3.3.1 大样本趋势外推方法第43-45页
        3.3.2 小样本趋势外推方法第45-46页
    3.4 本章小结第46-47页
第四章 中国对外贸易隐含碳排放测算分析第47-69页
    4.1 指标合并及数据选取第47-56页
        4.1.1 数据来源第47页
        4.1.2 投入产出表数据调整第47-50页
        4.1.3 化石能源消费指标调整及数据选取第50-53页
        4.1.4 对外贸易数据选取及调整第53-56页
    4.2 中国各产业部门的碳排放和碳密度第56-62页
        4.2.1 各产业部门直接碳排放和碳密度第56-59页
        4.2.2 各产业部门完全碳排放和碳密度第59-62页
    4.3 中国对外贸易的隐含碳排放量第62-68页
        4.3.1 对外贸易数据的预处理第62-63页
        4.3.2 各产业部门对外贸易的直接碳转移量第63-65页
        4.3.3 各产业部门对外贸易的隐含碳转移量第65-66页
        4.3.4 对外贸易隐含碳转移结构第66-68页
    4.4 本章小结第68-69页
第五章 中国对外贸易隐含碳排放因素分解分析第69-85页
    5.1 对外隐含碳排放控制潜力分析第69-73页
        5.1.1 对外贸易隐含碳排放趋势第69-70页
        5.1.2 脱钩算法及类型分类第70-71页
        5.1.3 脱钩程度及趋势第71-73页
    5.2 对外贸易隐含碳排放因素分解分析第73-79页
        5.2.1 基础分解方程第73-74页
        5.2.2 Laspeyres指数分解算法第74-75页
        5.2.3 LMDI分解算法第75页
        5.2.4 因素分解结果及讨论第75-79页
    5.3 对外贸易隐含碳排放产业部门分解分析第79-83页
        5.3.1 产业部门年度影响第79-82页
        5.3.2 产业部门影响力分析第82-83页
    5.4 本章小结第83-85页
第六章 中国对外贸易隐含碳排放预测分析第85-101页
    6.1 多项式函数趋势外推方法第85-89页
        6.1.1 多项式方程形式第85-86页
        6.1.2 多重共线性检验及影响分析第86-87页
        6.1.3 PLS参数估计第87-89页
    6.2 混合趋势外推方法第89-91页
        6.2.1 混合趋势方程第89-90页
        6.2.2 混合趋势参数估计第90-91页
    6.3 趋势外推结果分析第91-97页
        6.3.1 预测过程设计第91-92页
        6.3.2 多项式方程预测结果第92-94页
        6.3.3 混合趋势方程预测结果第94-96页
        6.3.4 综合预测结果分析第96-97页
    6.4 情景预测设计第97-99页
    6.5 情景预测结果分析第99-100页
    6.6 本章小结第100-101页
第七章 中国对外贸易及相关产业政策调整建议第101-116页
    7.1 宏观贸易环境政策调整建议第101-108页
        7.1.1 调整产品贸易政策,发展服务贸易第101-103页
        7.1.2 促进产业转移,破除发达国家的出口壁垒第103-106页
        7.1.3 完善碳关税制度第106-108页
    7.2 重点产业政策调整建议第108-114页
        7.2.1 电力工业第108-110页
        7.2.2 化学产品工业第110-113页
        7.2.3 石油、炼焦、燃气和核燃料加工业第113-114页
    7.3 本章小结第114-116页
结论与展望第116-118页
参考文献第118-127页
附录第127-130页
致谢第130-131页
个人简介及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第131页

论文共13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私人电动汽车消费者价值感知及购置行为意向研究
下一篇:“一带一路”建设对人民币国际化的影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