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9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5-34页 |
1.1 选题背景和意义 | 第15-19页 |
1.1.1 选题背景 | 第15-18页 |
1.1.2 选题意义 | 第18-19页 |
1.2 文献评述 | 第19-28页 |
1.2.1 人民币国际化的时机和具备的条件 | 第20-21页 |
1.2.2 人民币国际化的成本和收益 | 第21-22页 |
1.2.3 人民币国际化程度的测度 | 第22-23页 |
1.2.4 人民币国际化“一带一路”建设的协同发展 | 第23-24页 |
1.2.5 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中的金融风险分析 | 第24-25页 |
1.2.6 人民币国际化的影响因素分析 | 第25-28页 |
1.3 论文的主要观点和结构安排 | 第28-30页 |
1.3.1 论文的主要观点 | 第28-29页 |
1.3.2 论文的结构安排 | 第29-30页 |
1.4 研究思路与方法 | 第30-32页 |
1.4.1 研究思路 | 第30-31页 |
1.4.2 研究方法 | 第31-32页 |
1.5 创新点与不足 | 第32-34页 |
1.5.1 论文的创新点 | 第32-33页 |
1.5.2 论文研究的不足 | 第33页 |
1.5.3 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 第33-34页 |
第二章 货币国际化的理论分析 | 第34-48页 |
2.1 国际货币的含义及特征 | 第34-36页 |
2.1.1 国外学者对国际货币的理解和定义 | 第34-35页 |
2.1.2 国内学者对国际货币的理解和定义 | 第35-36页 |
2.2 货币国际化的含义、实现条件及路径 | 第36-38页 |
2.2.1 货币国际化的含义、实现条件 | 第36页 |
2.2.2 货币国际化实现的路径 | 第36-38页 |
2.3 货币国际化的理论基础 | 第38-48页 |
2.3.1 货币国际化思想 | 第38-40页 |
2.3.2 货币国际化相关理论 | 第40-48页 |
第三章 人民币国际化发展现状 | 第48-71页 |
3.1 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稳步提高 | 第48-51页 |
3.1.1 我国经济总量保持逐年增加 | 第48-50页 |
3.1.2 我国对外贸易总额保持稳定 | 第50-51页 |
3.1.3 我国外汇储备额度充足 | 第51页 |
3.2 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规模不断增长 | 第51-56页 |
3.2.1 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规模平稳 | 第54-55页 |
3.2.2 跨境人民币收付差额有所缩小 | 第55-56页 |
3.3 资本与金融账户下人民币跨境资本流动渠道多样化 | 第56-57页 |
3.4 人民币资本项目尚未实现完全可兑换 | 第57-60页 |
3.5 汇率与利率形成机制仍需完善 | 第60-61页 |
3.6 国内金融市场发育不充分 | 第61页 |
3.7 人民币离岸市场的发展瓶颈制约 | 第61-71页 |
3.7.1 人民币离岸市场发展情况 | 第63-64页 |
3.7.2 人民币直接投资情况 | 第64-66页 |
3.7.3 双边货币互换情况 | 第66-71页 |
第四章 人民币在“一带一路”区域合作的可行性分析——基于OCA指数模型实证分析 | 第71-80页 |
4.1 模型设定 | 第71-72页 |
4.2 样本及数据说明 | 第72-78页 |
4.2.1 回归结果 | 第73-74页 |
4.2.2 各地区OCA指数结果及分析 | 第74-78页 |
4.3 结论 | 第78-80页 |
第五章 “一带一路”建设对人民币国际化影响的传导机制 | 第80-96页 |
5.1 “一带一路”建设与人民币国际化的互动关系 | 第80-83页 |
5.1.1 “一带一路”为人民币国际化创造新机遇 | 第81-82页 |
5.1.2 人民币国际化促进“一带一路”建设实施 | 第82-83页 |
5.2 人民币国际化与区域经贸合作 | 第83-89页 |
5.2.1 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贸易额 | 第83-88页 |
5.2.2 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贸易商品结构及部门分析 | 第88-89页 |
5.3 人民币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金融合作 | 第89-92页 |
5.3.1 人民币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跨境贸易结算及双边协议 | 第89-90页 |
5.3.2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地区)的人民币储备现状分析 | 第90-91页 |
5.3.3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离岸人民币市场现状分析 | 第91-92页 |
5.4 “一带一路”建设对人民币国际化的影响机制 | 第92-96页 |
5.4.1 货币惯性增强机制 | 第92-93页 |
5.4.2 对外贸易促进机制 | 第93-94页 |
5.4.3 经济实力提升机制 | 第94页 |
5.4.4 金融水平提升机制 | 第94-95页 |
5.4.5 汇率稳定机制 | 第95-96页 |
第六章 “一带一路”建设中人民币国际化影响因素分析——基于系统GMM模型实证分析 | 第96-108页 |
6.1 人民币国际化水平的测度—基于主成分分析法 | 第97-99页 |
6.2 各国货币国际化水平的比对分析 | 第99-101页 |
6.3 人民币国际化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系统GMM模型 | 第101-107页 |
6.3.1 模型设定 | 第101-102页 |
6.3.2 样本及数据说明 | 第102-103页 |
6.3.3 数据单根性检验 | 第103页 |
6.3.4 模型构建 | 第103-105页 |
6.3.5 实证估计结果分析 | 第105-107页 |
6.4 结论 | 第107-108页 |
第七章 “一带一路”进程中人民币国际化的金融风险分析 | 第108-123页 |
7.1 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中的金融风险识别 | 第108-111页 |
7.1.1 人民币汇率波动风险 | 第108-109页 |
7.1.2 资本账户开放风险 | 第109页 |
7.1.3 货币政策操作风险 | 第109-110页 |
7.1.4 外部金融危机传染风险 | 第110页 |
7.1.5 国际货币竞争风险 | 第110-111页 |
7.1.6 国内金融体系不完善的风险 | 第111页 |
7.1.7 资产价格过度波动风险 | 第111页 |
7.2 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中的金融风险预警指标体系构建 | 第111-117页 |
7.2.1 预警指标体系的设置 | 第111-112页 |
7.2.2 预警指标体系权重的确定 | 第112-114页 |
7.2.3 预警指标体系的验证 | 第114-117页 |
7.3 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中的金融风险预警 | 第117-122页 |
7.3.1 模型的建立 | 第117-118页 |
7.3.2 模型的预警 | 第118-121页 |
7.3.3 预警结果的分析 | 第121-122页 |
7.4 研究结论 | 第122-123页 |
第八章 “一带一路”建设中人民币国际化的策略选择 | 第123-133页 |
8.1 不断提升我国的经济实力和金融发展水平 | 第123-125页 |
8.1.1 提高我国的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 | 第123-124页 |
8.1.2 促进我国贸易投资结算本币化 | 第124-125页 |
8.2 推动金融市场开放,推进离岸、在岸货币中心建设 | 第125-126页 |
8.3 推进产业技术升级,提高出口产品竞争力 | 第126-127页 |
8.4 发挥人民币区域化与中国经济影响力区域化的协同效应 | 第127-130页 |
8.4.1 区域化是主要国际货币国际化过程中的一个必经阶段 | 第127页 |
8.4.2 拓宽人民币跨境流动渠道,实现人民币海外良性循环 | 第127-128页 |
8.4.3 重点推进人民币在“一带一路”沿线地区区域化 | 第128-130页 |
8.5 正确处理资本账户开放与人民币国际化之间的关系 | 第130-131页 |
8.6 逐步完善长期制度供给 | 第131-133页 |
参考文献 | 第133-142页 |
致谢 | 第142-143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14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