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环境科学、安全科学论文--环境污染及其防治论文--水体污染及其防治论文

PPP模式在区域性水环境治理一体化项目中的应用研究

摘要第5-7页
ABSTRACT第7-8页
第1章 绪论第14-29页
    1.1 研究背景第14-16页
        1.1.1 水污染防治行动吹响水环境治理的号角第14页
        1.1.2 生态文明建设要求做好水环境治理第14页
        1.1.3 新常态经济下水环境治理要求创新投融资模式第14-15页
        1.1.4 PPP模式成为解决基础设施投资资金匮乏的重要抓手第15-16页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第16-24页
        1.2.1 PPP的内涵第16-17页
        1.2.2 PPP的分类第17-19页
        1.2.3 PPP的应用第19-21页
        1.2.4 PPP应用的评价第21-22页
        1.2.5 PPP在水环境治理中的应用第22-24页
    1.3 研究的内容与方法第24-27页
        1.3.1 研究的主要内容第24-27页
        1.3.2 研究的主要方法第27页
    1.4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第27-29页
        1.4.1 理论意义第27-28页
        1.4.2 实践意义第28-29页
第2章 理论基础第29-37页
    2.1 项目区分理论第29-31页
        2.1.1 项目区分的内涵第29-30页
        2.1.2 PPP项目区分的类别第30-31页
    2.2 期限错配理论第31-34页
        2.2.1 期限错配问题第31页
        2.2.2 地方政府性债务的期限错配第31-34页
    2.3 利益相关者理论第34-35页
        2.3.1 主要利益相关者第34页
        2.3.2 利益相关者关系演化第34-35页
    2.4 公共产品供给效用理论第35-36页
        2.4.1 公共产品供给理论与公共产品效用理论第35页
        2.4.2 PPP项目的供给效用第35-36页
    本章小结第36-37页
第3章 PPP模式引入水环境治理分析第37-54页
    3.1 水环境治理第37-40页
        3.1.1 水环境治理的内涵第37页
        3.1.2 水环境治理的难点第37-40页
    3.2 PPP模式引入水环境治理的必要性第40-43页
        3.2.1 水环境治理投资的现状第40-41页
        3.2.2 水环境治理引入PPP的必要性分析第41-43页
    3.3 PPP模式引入水环境治理的可行性第43-50页
        3.3.1 传统的水环境治理项目管理模式第43-47页
        3.3.2 水环境治理的新趋势第47-48页
        3.3.3 国家政策的导向第48-50页
    3.4 PPP模式引入水环境治理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第50-53页
        3.4.1 运作流程第50-51页
        3.4.2 物有所值评价第51页
        3.4.3 参与主体的演化博弈第51-53页
    本章小结第53-54页
第4章 区域性水环境治理PPP项目的运作流程第54-69页
    4.1 区域性水环境治理一体化PPP项目的识别第55-58页
        4.1.1 水环境治理PPP项目的发起第55页
        4.1.2 水环境治理PPP项目的筛选第55-56页
        4.1.3 水环境治理PPP项目的物有所值评价第56-57页
        4.1.4 水环境治理PPP项目财政承受能力论证第57-58页
    4.2 区域性水环境治理一体化PPP项目的准备第58-62页
        4.2.1 水环境治理PPP项目的管理架构第58-60页
        4.2.2 水环境治理PPP项目的实施方案第60-62页
    4.3 区域性水环境治理一体化PPP项目的采购第62-63页
        4.3.1 水环境治理PPP项目的资格预审第62页
        4.3.2 水环境治理PPP项目的谈判与合同签署第62-63页
    4.4 区域性水环境治理一体化PPP项目的执行第63-65页
        4.4.1 水环境治理PPP项目公司的设立第63-64页
        4.4.2 水环境治理PPP项目的融资管理第64-65页
        4.4.3 水环境治理PPP项目的绩效监测与评估第65页
    4.5 区域性水环境治理一体化PPP项目的移交第65-67页
        4.5.1 水环境治理PPP项目的性能测算第65-66页
        4.5.2 水环境治理PPP项目的资产交割第66-67页
        4.5.3 水环境治理PPP项目的绩效评价第67页
    本章小结第67-69页
第5章 区域性水环境治理一体化PPP项目演化博弈第69-115页
    5.1 区域性水环境治理一体化PPP项目演化博弈过程第69-73页
    5.2 区域性水环境治理一体化PPP项目识别与准备阶段博弈第73-82页
        5.2.1 模型假设与构建第73-76页
        5.2.2 PPP参与主体的演化稳定策略第76-80页
        5.2.3 PPP参与主体的演化分析第80-82页
    5.3 区域性水环境治理一体化PPP项目采购阶段博弈第82-90页
        5.3.1 模型假设与构建第82-84页
        5.3.2 PPP参与主体的演化稳定策略第84-88页
        5.3.3 PPP参与主体的演化分析第88-90页
    5.4 区域性水环境治理一体化PPP项目执行阶段博弈第90-99页
        5.4.1 模型假设与构建第90-93页
        5.4.2 PPP参与主体的演化稳定策略第93-97页
        5.4.3 PPP参与主体的演化分析第97-99页
    5.5 区域性水环境治理一体化PPP项目移交阶段博弈第99-109页
        5.5.1 模型假设与构建第99-102页
        5.5.2 PPP参与主体的演化稳定策略第102-107页
        5.5.3 PPP参与主体的演化分析第107-109页
    5.6 区域性水环境治理一体化PPP项目全过程演化博弈第109-114页
    本章小结第114-115页
第6章 区域性水环境治理一体化PPP项目综合评价第115-137页
    6.1 PPP项目综合评价第115-118页
        6.1.1 传统项目评价的演变第115-116页
        6.1.2 区域性水环境治理PPP项目评价的特性第116-117页
        6.1.3 区域性水环境治理PPP项目综合评价第117-118页
    6.2 PPP项目综合评价的方法第118-122页
        6.2.1 改进的PSC法第118-119页
        6.2.2 数据包络分析法第119-121页
        6.2.3 模糊综合评价法第121-122页
    6.3 水环境治理PPP项目投入产出效率评价第122-123页
        6.3.1 水环境治理PPP项目DEA评价模型第122-123页
        6.3.2 水环境治理PPP项目DEA评价指标第123页
    6.4 水环境治理PPP项目综合评价 4P模型第123-126页
        6.4.1 治理投入第124-125页
        6.4.2 治理主体第125-126页
        6.4.3 治理过程第126页
        6.4.4 治理产出第126页
    6.5 基于 4P模型的水环境治理PPP项目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第126-136页
        6.5.1 评价模型指标体系的设计原则第126-127页
        6.5.2 评价指标体系第127-132页
        6.5.3 评价实施流程第132-136页
    本章小结第136-137页
第7章 PPP模式在XX市清水入江项目中的应用第137-169页
    7.1 清水入江项目基本情况第137-142页
        7.1.1 项目简况第137-139页
        7.1.2 项目建设情况第139-140页
        7.1.3 项目投资情况第140-142页
    7.2 清水入江PPP项目实施分析第142-151页
        7.2.1 清水入江PPP项目的物有所值评价第142-148页
        7.2.2 清水入江PPP项目参与方的权利义务第148-149页
        7.2.3 清水入江PPP项目的实施安排第149-150页
        7.2.4 清水入江PPP项目的财政可承受能力评估第150-151页
    7.3 清水入江PPP项目投入产出效率评价第151-159页
        7.3.1 清水入江PPP项目评价对象与指标第151-153页
        7.3.2 清水入江PPP项目投入产出效率分析第153-159页
    7.4 基于 4P模型的清水入江PPP项目综合评价第159-168页
        7.4.1 指标数据来源第160-163页
        7.4.2 治理投入维度评价第163-164页
        7.4.3 治理主体维度评价第164-165页
        7.4.4 治理过程维度评价第165-166页
        7.4.5 治理产出维度评价第166-167页
        7.4.6 综合评价第167-168页
    本章小结第168-169页
第8章 研究总结与展望第169-176页
    8.1 完善水环境治理PPP项目的建议第169-171页
        8.1.1 搭建博弈共赢的水环境治理PPP组织架构第169页
        8.1.2 采用捆绑策略推进水环境治理PPP项目第169-170页
        8.1.3 推广片区型一体化水环境PPP项目综合治理第170-171页
    8.2 全文总结第171-173页
    8.3 本文的创新点第173-174页
    8.4 研究展望第174-176页
致谢第176-177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与参与的科研项目第177-179页
参考文献第179-184页

论文共18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柳江径流分析与预测研究
下一篇:青冈类天然阔叶林空间格局及生长模型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