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8页 |
绪论 | 第8-12页 |
一、选题背景及意义 | 第8页 |
二、国内外文献综述 | 第8-9页 |
三、研究方法 | 第9-10页 |
四、研究内容 | 第10-12页 |
第一章 民事公益诉讼原告资格的基本理论 | 第12-17页 |
第一节 民事公益诉讼原告资格的正当当事人理论 | 第12-13页 |
一、传统的正当当事人理论 | 第12页 |
二、正当当事人理论的发展拓宽了正当原告的范围 | 第12-13页 |
第二节 民事公益诉讼原告资格的诉权理论 | 第13-14页 |
一、民事公益诉讼原告资格的传统的诉权理论 | 第13-14页 |
二、诉权理论的创新为公益诉讼提供了法理支持 | 第14页 |
第三节 诉的利益理论和诉讼信托理论 | 第14-17页 |
一、诉的利益理论 | 第14-15页 |
二、诉讼信托理论 | 第15-17页 |
第二章 域外民事公益诉讼原告制度考察 | 第17-21页 |
第一节 英美法系的民事公益诉讼原告制度 | 第17-18页 |
一、对美国的民事公益诉讼原告制度的考察 | 第17页 |
二、对英国的民事公益诉讼原告制度的考察 | 第17-18页 |
三、对印度的民事公益诉讼原告制度的考察 | 第18页 |
第二节 大陆法系的民事公益诉讼原告制度 | 第18-21页 |
一、对德国的民事公益诉讼原告制度的考察 | 第18-19页 |
二、对法国的民事公益诉讼原告制度的考察 | 第19页 |
三、对法国的民事公益诉讼原告制度的考察 | 第19-21页 |
第三章 中国民事公益诉讼原告资格制度的现状与建构 | 第21-39页 |
第一节 中国民事公益诉讼原告资格制度的现状 | 第21-24页 |
一、中国民事公益诉讼原告资格制度的实践现状 | 第21-22页 |
二、中国民事公益诉讼原告资格制度的立法现状 | 第22-23页 |
三、对我国民事公益诉讼原告资格现状的总结与反思 | 第23-24页 |
第二节 中国民事公益诉讼原告资格构建原则 | 第24-26页 |
一、考虑国情统筹兼顾原则 | 第24-25页 |
二、保护公共利益原则 | 第25页 |
三、构建的多元化原则 | 第25-26页 |
四、预防滥用诉权原则 | 第26页 |
第三节 检察机关提起民事公益诉讼的原告资格 | 第26-30页 |
一、赋予检察机关民事公益诉讼原告资格的可行性分析 | 第26-27页 |
二、赋予检察机关民事公益诉讼原告资格的和必要性分析 | 第27-28页 |
三、检察机关在民事公益诉讼中的地位问题 | 第28-29页 |
四、检察院优先提起民事公益诉讼的范围 | 第29页 |
五、检察院优先提起民事公益诉讼案件应具备的条件 | 第29-30页 |
六、检察院提起民事公益诉讼的程序设计 | 第30页 |
第四节 社会团体提起民事公益诉讼的原告资格 | 第30-35页 |
一、社会团体作为民事公益诉讼原告的必要性分析 | 第31-32页 |
二、社会团体提起民事公益诉讼的可行性 | 第32-33页 |
三、社会团体优先提起民事公益诉讼的前提条件和案件范围 | 第33页 |
四、社会团体作为民事公益诉讼原告的设想 | 第33-35页 |
第五节 公民个人提起民事公益诉讼的原告资格 | 第35-39页 |
一、我国赋予公民民事公益诉讼原告资格的必要性分析 | 第35页 |
二、我国赋予公民民事公益诉讼原告资格可行性分析 | 第35-36页 |
三、公民个人优先提起民事公益诉讼的前提条件和范围 | 第36-37页 |
四、公民作为民事公益诉讼原告的设想 | 第37-39页 |
结语 | 第39-40页 |
参考文献 | 第40-41页 |
后记 | 第41-4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