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工业经济论文--中国工业经济论文--工业部门经济论文

互联网plus模式下协同创新驱动产业转型升级的策略研究--以宁波市模具产业为例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页
1 绪论第9-17页
    1.1 研究背景第9页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第9-10页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0-13页
        1.3.1 国内现状第10-12页
        1.3.2 国外现状第12-13页
    1.4 研究内容和方法第13-14页
        1.4.1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第13-14页
        1.4.2 论文研究方法第14页
    1.5 技术关键和创新点第14-17页
        1.5.1 技术关键第14-15页
        1.5.2 创新点第15-17页
2 理论基础第17-25页
    2.1 相关概念第17-20页
        2.1.1 互联网+第17-18页
        2.1.2 产业转型升级第18页
        2.1.3 协同创新第18-20页
    2.2 理论基础第20-23页
        2.2.1 区域经济理论第20-22页
        2.2.2 产业集群理论第22-23页
    2.3 本章小结第23-25页
3 宁波模具产业发展现状与存在的问题第25-37页
    3.1 宁波模具产业发展现状第25-28页
        3.1.1 产业集群发展优势明显第26页
        3.1.2 模具产业链较为成熟第26-27页
        3.1.3 企业管理与技术能力不断提升第27页
        3.1.4 经济新常态下产业转型升级压力大第27-28页
    3.2 宁波模具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第28-32页
        3.2.1 行业结构有待提升第28页
        3.2.2 产业标准模糊,结构单一第28页
        3.2.3 资源要素供应受限第28-29页
        3.2.4 企业管理模式粗放第29-30页
        3.2.5 创新不足、人才缺乏第30-31页
        3.2.6 互联网平台建设滞后,创新协同理念未得深入第31页
        3.2.7 产业集群内企业缺乏共享第31-32页
    3.3 产生问题的原因第32-35页
        3.3.1 应用基础建设能力不强第32-33页
        3.3.2 对“互联网+”不够深入了解第33页
        3.3.3 缺乏沟通与交流的平台第33页
        3.3.4 制造业的核心竞争力不够第33-34页
        3.3.5 市场环境不稳定第34页
        3.3.6 保障制度不健全第34-35页
    3.4 本章小结第35-37页
4 模具产业转型升级的平台建设及评价第37-57页
    4.1 目标策略第37-38页
    4.2 平台建设与运行模式第38-46页
        4.2.1 平台构建原则第38-39页
        4.2.2 实施步骤第39-41页
        4.2.3 具体实施过程第41-46页
    4.3 平台运行成效评价模型构建第46-50页
        4.3.1 协同创新平台的评价方法选择第46-47页
        4.3.2 评价标准第47-48页
        4.3.3 基于Nash-Harsanyi模型利益分配的构建第48-49页
        4.3.4 协同创新平台运行成效的评价模型第49-50页
    4.4 模型评价体系的应用第50-54页
        4.4.1 协同创新投入资金第50-51页
        4.4.2 各企业获利第51-52页
        4.4.3 人才培养第52-53页
        4.4.4 创新成果第53-54页
        4.4.5 满意度第54页
    4.5 本章小结第54-57页
5 宁波模具产业转型升级的策略执行保障第57-65页
    5.1 政府与企业协同推进平台运行与技术创新第57-58页
        5.1.1 基于协同创新平台的政府政策支持与引导第57页
        5.1.2 企业全领域投入平台运营与技术创新第57-58页
        5.1.3 深入拓展“以区域发展需求为导向”的多学科创新平台第58页
        5.1.4 建立健全“产学研深度合作”的创新人才协同培养体系第58页
    5.2 加强产业集群内基础设施建设与长效沟通机制第58-60页
        5.2.1 优化模具产业规划第58页
        5.2.2 加强模具产业集群的基础设施建设第58-59页
        5.2.3 建立人才培养与流动的沟通机制第59页
        5.2.4 构建协同创新平台内的沟通机制第59页
        5.2.5 加快专业群建设和技术创新第59-60页
    5.3 扩大公共多元参与第60-61页
    5.4 注重引进国际化元素第61-62页
    5.5 推进模具产业标准化第62-63页
    5.6 本章小结第63-65页
6 结论与展望第65-67页
    6.1 结论第65页
    6.2 不足之处第65页
    6.3 展望第65-67页
参考文献第67-71页
附录第71-79页
致谢第79页

论文共7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宁波M移动电话公司手机软件开发管理研究
下一篇:杭州JB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发展战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