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历史、地理论文--风俗习惯论文--中国风俗习惯论文--古代礼制论文

周代礼典的美学解读

摘要第8-9页
Abstract第9-10页
绪论第11-20页
    一、选题缘起第13-15页
    二、文献综述第15-18页
    三、研究思路与主要问题第18-20页
第一章 礼的原始发生和历史演进第20-30页
    一、发源于物质生活第20-22页
        (一) 始诸饮食第20-21页
        (二) 神灵祭祀第21页
        (三) 古之遗俗第21-22页
    二、演化为宗教第22-24页
        (一) 国家祭典第22-23页
        (二) 象乐艺术第23-24页
    三、上升为政治第24-27页
        (一) 制度约束第25页
        (二) 文化渗透第25-26页
        (三) 道德培育第26-27页
    四、升华为艺术第27-30页
        (一) 礼异乐同第27-28页
        (二) 诗礼相成第28-30页
第二章 周代礼典制度与君子人格风范第30-46页
    一、人生礼典的雅化与艺术化第30-37页
        (一) 命名取字第30-32页
        (二) 成人冠礼第32-33页
        (三) 婚姻“六礼”第33-34页
        (四) 交际之礼第34-36页
        (五) 丧祭之礼第36-37页
    二、赋《诗》制度第37-42页
        (一) 春秋赋《诗》第37-39页
        (二) 赋《诗》言志第39-41页
        (三) 赋《诗》情境第41-42页
    三、内外兼修的君子人格标准第42-46页
        (一) 和顺积中第42-44页
        (二) “英华发外”第44-46页
第三章 周代礼典的戏剧性第46-70页
    一、戏剧性内涵第46-59页
        (一) 模拟生活场景第47-52页
        (二) 进行艺术加工第52-55页
        (三) 动物角色扮演第55-59页
    二、《诗》的戏剧性内涵第59-70页
        (一) 赋《诗》与酬唱第60-61页
        (二) 礼乐与风雅第61-64页
        (三) 政治与风俗第64-66页
        (四) 情感与人格第66-67页
        (五) 艺术与审美第67-70页
第四章 周代礼典的象征性第70-86页
    一、象征性总说第70-75页
        (一) “相厉以礼”第70-72页
        (二) “国之大事”第72-73页
        (三) “哀生悼死”第73-75页
    二、周代礼典的象征内涵第75-86页
        (一) 政治地位第75-78页
        (二) 伦理尊卑第78-83页
        (三) 道德人格第83-86页
第五章 周代礼典的音乐性第86-95页
    一、音乐性总说第86-88页
    二、周代礼典的音乐内涵第88-95页
        (一) 诗乐融合第89-90页
        (二) 乐器演奏第90-92页
        (三) 舞蹈编排第92-95页
第六章 周代礼典设计的审美精神第95-112页
    一、秩序之美第95-99页
        (一) 音乐等级第95-97页
        (二) 天地人鬼第97-98页
        (三) 宗法等级第98-99页
    二、庄散之美第99-103页
        (一) 祭神与燕飨第100-102页
        (二) 雅乐与俗乐第102-103页
    三、和谐之美第103-108页
        (一) 文质兼备第103-105页
        (二) 天地人和第105-106页
        (三) 礼乐合流第106-108页
    四、辞令之美第108-112页
        (一) 高贵性和庄严性第108-109页
        (二) 微婉其辞与隐晦其说第109-110页
        (三) 注重文辞的修饰与润色第110-112页
第七章 周代礼乐的现实主义精神第112-122页
    一、文学发生第112-114页
    二、文学上的政治第114-115页
    三、文学上的人生第115-117页
    四、文学传统第117-119页
    五、文学理论第119-122页
结语第122-127页
    从“礼典”到“礼乐”:迈向日常生活的礼学研究第122页
    一、礼乐艺术精神与日常生活审美化第122-124页
    二、从文本到实践:礼乐精神与当代公共文化生活第124-127页
参考文献第127-139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论文第139-141页
致谢第141-142页

论文共14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塔尔科夫斯基电影美学思想研究
下一篇:仰止怀先达,游歌启后来--从中国古代怀古诗看古迹的文学阐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