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8-11页 |
Abstract | 第11-12页 |
绪论 | 第13-27页 |
一、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14-23页 |
(一)俄罗斯对塔尔科夫斯基及其电影美学思想的研究 | 第14-16页 |
(二)欧美国家对塔尔科夫斯基及其电影美学思想的研究 | 第16-18页 |
(三)我国对塔尔科夫斯基及其电影美学思想的研究 | 第18-23页 |
二、选题依据和主要研究思路 | 第23-27页 |
(一)选题的学术价值和应用前景 | 第23-24页 |
(二)主要研究内容 | 第24-26页 |
(三)本论文的创新点和特色 | 第26-27页 |
第一章 塔尔科夫斯基电影美学思想的生成 | 第27-43页 |
第一节 俄罗斯宗教哲学渊源——东正教义 | 第27-32页 |
一、普济情怀:通过苦难获得救赎 | 第28-29页 |
二、圣徒法规:绝望中的希望 | 第29-31页 |
三、神秘主义:来自上帝的心灵启示 | 第31-32页 |
第二节 冷战和热斗的淬炼——伤痕印象 | 第32-36页 |
一、被政治挤压的创作空间 | 第32-34页 |
二、超越时代的社会挽歌 | 第34-35页 |
三、批判机械理性的思想洞见 | 第35-36页 |
第三节 流动的美学传承——理论渊源 | 第36-43页 |
一、基于俄国形式主义“诗电影”的探索 | 第36-38页 |
二、对纪实派理论的扬弃与发展 | 第38-40页 |
三、对英法作者电影论的借鉴与开拓 | 第40-43页 |
第二章 塔尔科夫斯基电影美学思想的影像表达 | 第43-61页 |
第一节 影像哲学的思考——精神探索 | 第43-50页 |
一、艺术对精神使命的承担 | 第44-46页 |
二、超越乡愁的情感共鸣 | 第46-48页 |
三、纯粹而直接的理想世界 | 第48-50页 |
第二节 影像诗学的表达——技巧奇观 | 第50-55页 |
一、作为思想载体的光影律动 | 第51-52页 |
二、作为情绪传达的空间构图 | 第52-53页 |
三、作为纯粹形式的电影语言 | 第53-55页 |
第三节 影像本质的窥探——时光的重组与破壁 | 第55-61页 |
一、运镜自如:影像的天然 | 第55-56页 |
二、回避剪辑:影像的浑融 | 第56-58页 |
三、时间流泻:影像的畅达 | 第58-61页 |
第三章 塔尔科夫斯基电影美学思想的诗意 | 第61-83页 |
第一节 诗体寓言——审美维度的拓展 | 第62-67页 |
一、极度简化的寓言式文体 | 第62-63页 |
二、抽象化、类型化的人物塑造 | 第63-65页 |
三、转向内心情节的设定 | 第65-67页 |
第二节 诗性叙事——故事逻辑的跳跃 | 第67-75页 |
一、真善美:人性母题的不断探索 | 第68-70页 |
二、破与立:传统叙事模式与话语的革新 | 第70-72页 |
三、内与外:心理叙事与外在叙事的共融 | 第72-75页 |
第三节 诗化音乐——古典乐的拆分与重塑 | 第75-83页 |
一、音乐美:咏叹调和抽象派 | 第76-78页 |
二、建筑美:叠句和均衡 | 第78-80页 |
三、陌生化:反常和妥协 | 第80-83页 |
第四章 塔尔科夫斯基电影美学思想的时间观 | 第83-102页 |
第一节 时间的呈现形式及本体性研究 | 第83-89页 |
一、时间以事实为形式 | 第84-85页 |
二、回忆比当下更稳定 | 第85-87页 |
三、梦幻比现实更深刻 | 第87-89页 |
第二节 时间的组合形式及叙事研究 | 第89-95页 |
一、连续真实:时间的延续与交融 | 第89-91页 |
二、情感刺激:时间的交叉与循环 | 第91-92页 |
三、超验效应:时间的共存 | 第92-95页 |
第三节 时间的审美要素及终极意义研究 | 第95-102页 |
一、诗意文本的直接呈现 | 第95-97页 |
二、诗意情节的自由组合 | 第97-99页 |
三、诗意元素的自我展示 | 第99-102页 |
第五章 塔尔科夫斯基另类的作者电影论 | 第102-120页 |
第一节 编导一体化——以导演为中心 | 第102-108页 |
一、一个绝对权威的创作空间 | 第103-104页 |
二、一个完整呈现的生命体验 | 第104-106页 |
三、一个不被打扰的想象世界 | 第106-108页 |
第二节 场面调度——审视生命 | 第108-114页 |
一、场面调度的技巧捕捉:长镜头 | 第109-110页 |
二、场面调度的物质参与:自然元素 | 第110-112页 |
三、场面调度的人物定点:紧扣生命 | 第112-114页 |
第三节 影像与观众——主动与被动的转换 | 第114-120页 |
一、发挥直觉作用,引起情感共鸣 | 第114-115页 |
二、重视观众地位,更新期待视野 | 第115-117页 |
三、设置影片悬念,牵动受众情绪 | 第117-120页 |
第六章 塔尔科夫斯基电影美学思想的继承与发展 | 第120-139页 |
第一节 艺术和艺术家的责任 | 第120-126页 |
一、诠释理想 | 第121-123页 |
二、反抗绝望 | 第123-125页 |
三、凝望永恒 | 第125-126页 |
第二节 电影创作与审美接受 | 第126-133页 |
一、把诗性精神传递给大众 | 第127-128页 |
二、让电影之美常驻心灵深处 | 第128-130页 |
三、用艺术填补现代人的精神空白 | 第130-133页 |
第三节 塔尔科夫斯基电影美学思想的现实意义与启示 | 第133-139页 |
一、民族的才会成为世界的 | 第133-134页 |
二、“天人合一”的宏观期待 | 第134-135页 |
三、现代美学观的空间保留 | 第135-139页 |
结论 | 第139-142页 |
参考文献 | 第142-150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150-152页 |
致谢 | 第15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