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7-9页 |
ABSTRACT | 第9-10页 |
符号及缩略说明表 | 第11-13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13-29页 |
1 亚洲镰孢菌研究进展 | 第13-23页 |
1.1 小麦赤霉病的危害 | 第14-15页 |
1.2 小麦赤霉病侵染循环 | 第15-16页 |
1.3 小麦赤霉病发病症状 | 第16-17页 |
1.4 影响小麦赤霉病发病情况的因素 | 第17-19页 |
1.4.1 菌源量情况 | 第18页 |
1.4.2 品种的抗病性和感病生育期 | 第18页 |
1.4.3 气候和温度 | 第18-19页 |
1.4.4 其它因素 | 第19页 |
1.5 小麦赤霉病防治 | 第19-21页 |
1.5.1 农业防治 | 第19页 |
1.5.2 化学防治 | 第19-20页 |
1.5.3 生物防治 | 第20-21页 |
1.5.4 抗性育种 | 第21页 |
1.5.5 抗菌性的转基因技术 | 第21页 |
1.5.6 展望 | 第21页 |
1.6 小麦赤霉病的分布 | 第21-23页 |
2 二氢吡啶二羧酸合成酶的研究进展 | 第23-25页 |
3 细胞色素P450研究进展 | 第25-26页 |
4 本论文的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26-29页 |
第二章 亚洲镰孢菌FaDHDPS1生物学功能研究 | 第29-47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30-34页 |
1.1 菌株 | 第30-31页 |
1.2 培养基 | 第31页 |
1.3 DNA和RNA的提取 | 第31页 |
1.4 亚洲镰孢菌FaDHDPS1基因的序列分析 | 第31页 |
1.5 RT-PCR进行基因表达量测定 | 第31页 |
1.6 GFP标签融合蛋白载体构建 | 第31页 |
1.7 FaDHDPS1基因的敲除 | 第31-33页 |
1.7.1 敲除载体的构建 | 第31-32页 |
1.7.2 同源置换法敲除FaDHDPS1 | 第32页 |
1.7.3 突变体的验证 | 第32-33页 |
1.8 FaDHDPS1基因敲除突变体表型测定 | 第33-34页 |
1.8.1 突变体对药剂的敏感性测定 | 第33页 |
1.8.2 菌落生长速率和产孢能力测定 | 第33页 |
1.8.3 对外界胁迫因子的敏感性测定 | 第33-34页 |
1.8.4 致病力测定 | 第34页 |
1.8.5 突变体产DON能力测定以及对毒素合成基因表达的影响 | 第34页 |
1.8.6 FaDHDPS1的基因定位 | 第34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34-44页 |
2.1 亚洲镰孢菌中FaDHDPS1基因的鉴定与序列分析年 | 第34-36页 |
2.2 亚洲镰孢菌FaDHDPS1基因敲除突变体的生物学特征 | 第36-44页 |
2.2.1 FaDHDPS1基因敲除突变体的获得 | 第36-37页 |
2.2.2 FaDHDPS1基因敲出突变体对主流杀菌剂的敏感性 | 第37页 |
2.2.3 FaDHDPS1的缺失对渗透压的敏感性 | 第37-38页 |
2.2.4 FaDHDPS1基因对生长速率的影响 | 第38-40页 |
2.2.5 FaDHDPS1对低温胁迫的敏感性 | 第40页 |
2.2.6 FaDHDPS1基因影响亚洲镰孢菌致病力 | 第40-41页 |
2.2.7 FaDHDPS1对亚洲镰孢菌产毒能力的影响 | 第41-42页 |
2.2.8 FaDHDPS1对毒素相关基因表达量的调控作用 | 第42-43页 |
2.2.9 FaDHDPS1降低亚洲镰孢菌的穿透能力 | 第43页 |
2.2.10 FaDHDPS1基因在细胞内的定位 | 第43-44页 |
3 讨论 | 第44-47页 |
第三章 亚洲镰孢菌豌豆素脱甲基酶基因FaPDA1和FaPDA2功能研究 | 第47-63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48-52页 |
1.1 菌株 | 第48-49页 |
1.2 培养基 | 第49页 |
1.3 DNA和RNA的提取 | 第49页 |
1.4 亚洲镰孢菌FaPDA1和FaPDA2基因的序列分析 | 第49页 |
1.5 RT-PCR进行基因表达量测定 | 第49页 |
1.6 FaPDA1和FaPDA2基因的敲除及回复 | 第49-51页 |
1.6.1 敲除载体的构建 | 第50页 |
1.6.2 基于同源置换法的FaPDA1和FaPDA2基因的敲除与回复 | 第50页 |
1.6.3 突变体的验证 | 第50-51页 |
1.7 FaPDA1和FaPDA2基因敲除与回复突变体的表型测定 | 第51-52页 |
1.7.1 突变体对多种杀菌剂的敏感性测定 | 第51页 |
1.7.2 菌落生长速率测定 | 第51页 |
1.7.3 对外界胁迫因子敏感性测定 | 第51页 |
1.7.4 致病力测定 | 第51-52页 |
1.7.5 突变体产DON能力测定及对毒素合成基因表达影响 | 第52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52-60页 |
2.1 亚洲镰孢菌中FaPDA1和FaPDA2基因的鉴定与序列分析 | 第52-55页 |
2.2 亚洲镰孢菌和基因敲除突变体的生物学特征 | 第55-60页 |
2.2.1 FaPDA1和FaPDA2基因敲除突变体的获得 | 第55-56页 |
2.2.2 FaPDA1和FaPDA2基因敲出突变体对主流杀菌剂的敏感性 | 第56页 |
2.2.3 FaPDA1和FaPDA2缺失和回复突变体的线性生长及生长量 | 第56-57页 |
2.2.4 FaPDA1和FaPDA2基因的缺失对渗透压的敏感性 | 第57页 |
2.2.5 FaPDA1和FaPDA2基因突变体的致病力显著降低 | 第57-58页 |
2.2.6 FaPDA1和FaPDA2基因对亚洲镰孢菌产毒能力的调控作用 | 第58-60页 |
2.2.7 FaPDA1和FaPDA1突变体降低亚洲镰孢菌的穿透能力 | 第60页 |
3 讨论 | 第60-63页 |
全文小结 | 第63-65页 |
参考文献 | 第65-73页 |
附录 | 第73-81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81-83页 |
致谢 | 第8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