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上篇 文献综述 | 第9-29页 |
第一章 Sch9及TOR通路的研究进展 | 第10-29页 |
1 TOR途径研究进展概述 | 第10-15页 |
1.1 TOR蛋白复合物的结构特征与定位 | 第11页 |
1.2 雷帕霉素敏感信号通路TORC1 | 第11-15页 |
1.2.1 TORC1调控氮素的代谢 | 第12-13页 |
1.2.2 TORC1调控蛋白质的合成 | 第13-15页 |
1.2.3 TORC1影响胁迫应答与自噬 | 第15页 |
1.3 雷帕霉素不敏感信号通路TORC2 | 第15页 |
2 蛋白激酶Sch9的研究概述 | 第15-22页 |
2.1 Sch9影响细胞对于营养的感受并调控生长 | 第16-18页 |
2.2 Sch9调控细胞对于胁迫的应答 | 第18-19页 |
2.3 Sch9诱导细胞自噬 | 第19-22页 |
参考文献 | 第22-29页 |
下篇 研究内容 | 第29-58页 |
第一章 稻瘟病菌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MoSch9的功能研究 | 第30-58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32-39页 |
1.1 供试菌株及培养方法 | 第32页 |
1.2 稻瘟病菌DNA、RNA的提取和cDNA的合成 | 第32页 |
1.3 MoSch9蛋白序列分析 | 第32-33页 |
1.4 MoSCH9基因敲除突变体的获得 | 第33-35页 |
1.4.1 MoSCH9敲除载体的构建 | 第33页 |
1.4.2 MoSCH9基因敲除突变体的获得 | 第33-34页 |
1.4.3 MoSCH9敲除突变体的基因互补 | 第34-35页 |
1.4.4 酵母转化 | 第35页 |
1.5 MoSCH9敲除突变体的基本表型测定 | 第35-36页 |
1.5.1 突变体生长速率的测定 | 第35-36页 |
1.5.2 突变体产孢量的统计分析 | 第36页 |
1.5.2.1 产孢量统计 | 第36页 |
1.5.2.2 产孢量侧拍 | 第36页 |
1.6 MoSCH9基因敲除突变体致病力分析 | 第36-37页 |
1.6.1 水稻叶片喷雾接种 | 第36-37页 |
1.6.2 大麦叶片喷雾接种 | 第37页 |
1.6.3 大麦叶片离体点滴接种 | 第37页 |
1.6.4 大麦叶叶背撕皮 | 第37页 |
1.7 MoSCH9基因敲除突变体环境胁迫耐受性分析 | 第37-38页 |
1.7.1 突变体氧化胁迫的测定 | 第37页 |
1.7.2 突变体渗透压胁迫的测定 | 第37-38页 |
1.7.3 突变体细胞壁胁迫的测定 | 第38页 |
1.8 MoSCH9基因敲除突变体有性生殖的测定 | 第38页 |
1.9 MoSch9与MoOsm1的酵母双杂交验证 | 第38页 |
1.10 MoMps1磷酸化测定 | 第38-39页 |
1.11 RT-PCR分析 | 第39页 |
1.12 GFP-MoAtg8蛋白降解实验 | 第39页 |
2 结果分析 | 第39-52页 |
2.1 MoSCH9的功能域预测 | 第39-40页 |
2.2 MoSCH9基因的敲除及互补菌株的获得 | 第40-41页 |
2.3 MoSCH9基因参与调控稻瘟病菌的营养生长 | 第41-42页 |
2.4 MoSCH9基因参与调控稻瘟病菌的无性生殖 | 第42-43页 |
2.5 MoSCH9基因参与调控稻瘟病菌的致病力和附着胞侵入寄主的过程 | 第43-45页 |
2.6 MoSCH9基因参与调控稻瘟病菌对氧化胁迫的应答 | 第45-46页 |
2.7 MoSCH9基因参与调控稻瘟病菌对渗透压胁迫的应答 | 第46-47页 |
2.8 MoSCH9基因参与调控稻瘟病菌对细胞壁胁迫的应答 | 第47-48页 |
2.9 MoSCH9基因参与调控稻瘟病菌的有性生殖过程 | 第48-49页 |
2.10 酵母双杂验证MoSch9与MoOsm1是互作蛋白 | 第49-50页 |
2.11 MoSCH9基因影响MoMps1磷酸化及其下游转录因子的表达 | 第50-51页 |
2.12 MoSCH9基因调控细胞自噬 | 第51-52页 |
3 讨论 | 第52-56页 |
参考文献 | 第56-58页 |
附录 | 第58-62页 |
附表 | 第62-64页 |
致谢 | 第6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