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贸易经济论文--中国国内贸易经济论文--商品流通论文--电子贸易、网上贸易论文

共享单车需求预测及调度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第1章 绪论第10-21页
    1.1 选题背景和意义第10-13页
        1.1.1 选题背景第10-12页
        1.1.2 选题意义第12-13页
    1.2 国内外研究评述第13-17页
        1.2.1 共享单车发展历程第13-14页
        1.2.2 网格划分第14页
        1.2.3 出行需求预测第14-16页
        1.2.4 资源调度研究第16页
        1.2.5 简要评述第16-17页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第17-21页
        1.3.1 研究内容第17-19页
        1.3.2 研究方法第19-20页
        1.3.3 技术路线第20-21页
第2章 基于网格划分的共享单车需求量预测第21-31页
    2.1 需求预测方法第21-24页
        2.1.1 定性预测第22-23页
        2.1.2 定量预测第23-24页
    2.2 共享单车用户需求特征分析第24-27页
        2.2.1 区域土地利用性质第24-25页
        2.2.2 周期性需求第25-26页
        2.2.3 天气环境因素第26页
        2.2.4 工作日与非工作日第26-27页
    2.3 网格划分第27-29页
        2.3.1 地理网格划分方法第27-28页
        2.3.2 地理网格编码及赋值第28-29页
    2.4 共享单车需求量预测第29-31页
        2.4.1 共享单车需求量预测ARIMA模型第29-30页
        2.4.2 ARIMA模型的检验第30-31页
第3章 以运营商为主体的共享单车调度第31-38页
    3.1 共享单车调度介绍第31-32页
        3.1.1 调度周期第31-32页
        3.1.2 调度实施方式第32页
    3.2 以运营商为主体的共享单车调度模型第32-35页
        3.2.1 问题描述及相关假设第32-33页
        3.2.2 模型构建第33-35页
    3.3 模型求解第35-38页
        3.3.1 染色体编码与种群初始化第36页
        3.3.2 染色体解码第36-37页
        3.3.3 适应度函数第37页
        3.3.4 遗传操作第37页
        3.3.5 终止条件第37-38页
第4章 以用户为主体的共享单车调度第38-44页
    4.1 用户参与共享单车调度的方式及优势第38-39页
        4.1.1 用户参与方式第38-39页
        4.1.2 用户参与优势第39页
    4.2 以用户为主体的共享单车调度模型第39-42页
        4.2.1 问题描述及相关假设第39-40页
        4.2.2 模型构建第40-42页
    4.3 模型求解第42-44页
第5章 双主体的共享单车协作式调度第44-49页
    5.1 以运营商为主体调度的局限性第44-45页
        5.1.1 潮汐效应第44-45页
        5.1.2 城市黑洞效应第45页
    5.2 以用户为主体调度的局限性第45-46页
    5.3 双主体的共享单车协作式调度模型第46-47页
    5.4 共享单车协作式调度策略第47-49页
第6章 实例分析第49-60页
    6.1 背景分析第49页
    6.2 数据来源第49-50页
    6.3 共享单车需求量预测第50-54页
        6.3.1 网格划分第50-51页
        6.3.2 共享单车需求量预测第51-54页
    6.4 共享单车调度第54-60页
        6.4.1 运营商为主体的共享单车调度第54-56页
        6.4.2 用户为主体的共享单车调度第56-57页
        6.4.3 共享单车协作式调度第57-60页
第7章 总结与展望第60-63页
    7.1 全文总结第60-61页
    7.2 主要创新点第61页
    7.3 研究展望第61-63页
参考文献第63-67页
致谢第67-68页
攻读学位期间获得与学位论文相关的科研成果目录第68页

论文共6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用户出行轨迹的共享汽车调度研究
下一篇: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对制造业贸易利益的影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