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地下建筑论文--区域规划、城乡规划论文--区域规划论文--中国区域规划论文--农村乡镇规划论文

文化景观视野下广西三江侗族村寨保护与更新--以高友寨为例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第一章 绪论第10-25页
    1.1 课题源起第10页
    1.2 研究背景与研究对象第10-15页
        1.2.1 研究背景第10-12页
        1.2.2 研究范围与对象第12-15页
    1.3 相关概念说明第15-17页
        1.3.1 文化景观第15-16页
        1.3.2 保护第16页
        1.3.3 更新第16-17页
    1.4 研究内容方法与框架第17-20页
        1.4.1 研究内容第17页
        1.4.2 研究方法第17-18页
        1.4.3 研究框架第18-20页
    1.5 研究目的及意义第20-21页
        1.5.1 研究目的第20页
        1.5.2 研究意义第20-21页
    1.6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21-25页
        1.6.1 国外研究现状第21-22页
        1.6.2 国内研究现状第22-25页
第二章 文化景观视野下的高友寨第25-34页
    2.1 高友寨的文化景观价值第25-28页
        2.1.1 高友寨文化事项第25-26页
        2.1.2 文化延续的见证第26-27页
        2.1.3 侗族村寨发展历程的见证第27页
        2.1.4 人与环境相适应的杰出范例第27-28页
    2.2 文化景观视野下高友寨的保护与更新第28-34页
        2.2.1 保护现状及影响因素第28-30页
        2.2.2 高友寨保护与更新的原则第30-32页
        2.2.3 侗族村寨保护与更新的案例研究——贵州黎平肇兴侗寨第32-34页
第三章 文化景观视野下高友寨空间形态保护与更新第34-54页
    3.1 高友寨空间格局的保护与更新第35-39页
        3.1.1 村寨空间格局现状第35-37页
        3.1.2 居住组团的保护与更新第37页
        3.1.3 街巷空间的保护与更新第37-38页
        3.1.4 街巷立面的保护与更新第38-39页
    3.2 高友寨道路体系的保护与更新第39-44页
        3.2.1 村寨道路体系现状第39-42页
        3.2.2 村寨对外道路的更新第42-43页
        3.2.3 村寨内部道路的更新第43-44页
    3.3 高友寨水系景观的保护与更新第44-48页
        3.3.1 村寨水系景观现状第44-46页
        3.3.2 村寨井水的保护与更新第46-47页
        3.3.3 村寨溪流的保护与更新第47-48页
        3.3.4 村寨消防水池的更新第48页
        3.3.5 村寨排水系统的更新第48页
    3.4 高友寨公共空间的保护与更新第48-54页
        3.4.1 公共空间现状第48-51页
        3.4.2 边界上公共空间的保护与更新第51-52页
        3.4.3 村寨广场的更新第52-53页
        3.4.4 村寨防火隔离带的更新第53-54页
第四章 文化景观视野下高友寨建筑单体保护与更新第54-83页
    4.1 公共建筑第54-71页
        4.1.1 鼓楼第55-59页
        4.1.2 风雨桥第59-61页
        4.1.3 寨门第61-63页
        4.1.4 戏台第63-66页
        4.1.5 庙宇第66-69页
        4.1.6 井亭第69-71页
    4.2 居住建筑第71-83页
        4.2.1 居住建筑现状第73-77页
        4.2.2 居住建筑保护与更新第77-83页
第五章 侗族村寨保护与更新思考第83-87页
    5.1 侗族村寨保护与更新方式的选择第83-85页
        5.1.1 “申遗”角度第83页
        5.1.2 自然演进第83-84页
        5.1.3 旅游开发第84-85页
    5.2 侗族村寨保护与更新主体分工第85-86页
        5.2.1 政府部门第85页
        5.2.2 侗族居民第85页
        5.2.3 社会团体第85-86页
    5.3 侗族村寨保护与更新的展望第86-87页
参考文献第87-90页
致谢第90页

论文共9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我国近海藻毒素污染状况研究与毒素标准物质制备
下一篇:基于区间参数的耐久性路基计算理论与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