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9-11页 |
Abstract | 第11-13页 |
本文中使用的英文缩写列表 | 第14-15页 |
第一章 前言 | 第15-48页 |
1.1 极端环境微生物 | 第15-22页 |
1.1.1 极端环境微生物的分类 | 第16-18页 |
1.1.2 极端环境微生物产生的极端酶 | 第18页 |
1.1.3 极端环境微生物的应用 | 第18-22页 |
1.2 高温放线菌 | 第22-25页 |
1.3 蛋白酶 | 第25-29页 |
1.3.1 蛋白酶简介 | 第25-26页 |
1.3.2 丝氨酸蛋白酶及其催化机理 | 第26-28页 |
1.3.3 嗜热蛋白酶及其热稳定机制 | 第28-29页 |
1.4 谷胺酰内肽酶(glutamyl endopeptidase) | 第29-39页 |
1.4.1 谷胺酰内肽酶简介 | 第29页 |
1.4.2 谷胺酰内肽酶的来源 | 第29-30页 |
1.4.3 V8蛋白酶 | 第30页 |
1.4.4 谷胺酰内肽酶的性质 | 第30-32页 |
1.4.5 谷胺酰内肽酶的底物特异性 | 第32-36页 |
1.4.6 谷胺酰内肽酶的应用 | 第36-39页 |
1.5 蛋白酶的加工成熟 | 第39-41页 |
1.5.1 蛋白酶的加工成熟方式 | 第39页 |
1.5.2 蛋白酶自加工成熟过程 | 第39-40页 |
1.5.3 蛋白酶N端前肽与蛋白酶成熟 | 第40-41页 |
1.6 二硫键 | 第41-46页 |
1.6.1 二硫键简介 | 第41页 |
1.6.2 二硫键的形成 | 第41-43页 |
1.6.3 二硫键对蛋白质稳定性及折叠的影响 | 第43-45页 |
1.6.4 二硫键对蛋白酶底物特异性的影响 | 第45-46页 |
1.7 本研究的背景、意义和内容 | 第46-48页 |
第二章 材料和方法 | 第48-74页 |
2.1 实验材料 | 第48-55页 |
2.1.1 菌种和质粒 | 第48-49页 |
2.1.2 药品和试剂 | 第49-51页 |
2.1.3 培养基及溶液的配制 | 第51-54页 |
2.1.4 仪器 | 第54-55页 |
2.2 实验方法 | 第55-74页 |
2.2.1 高温放线菌CDF基因组的提取 | 第55-56页 |
2.2.2 Thermoactinomyces sp.CDF基因组测序和拼接 | 第56-57页 |
2.2.3 PCR扩增反应 | 第57-61页 |
2.2.4 重组质粒的提取 | 第61-62页 |
2.2.5 重组质粒的构建 | 第62-64页 |
2.2.6 重组蛋白酶TS-GSE及其突变体的表达 | 第64-65页 |
2.2.7 蛋白酶TS-GSE及其突变体的纯化 | 第65-66页 |
2.2.8 样品透析 | 第66页 |
2.2.9 蛋白质凝胶电泳检测以及蛋白质定量 | 第66-68页 |
2.2.10 TS-GSE活性中心突变体及加工位点突变体的限量酶解 | 第68-69页 |
2.2.11 TS-GSE的N端缺失突变体及S168C复性 | 第69页 |
2.2.12 蛋白质Western-blot分析 | 第69-70页 |
2.2.13 蛋白质N末端测序 | 第70页 |
2.2.14 蛋白酶TS-GSE及其突变体水解活性的测定 | 第70-72页 |
2.2.15 氧化型胰岛素B链的酶切图谱分析 | 第72页 |
2.2.16 蛋白酶TS-GSE对不易被酶解的蛋白质的降解反应 | 第72页 |
2.2.17 检测蛋白酶TS-GSE及其突变体底物特异性 | 第72-74页 |
第三章 高温放线菌CDF基因组编码的蛋白酶预测分析 | 第74-86页 |
3.1 高温放线菌CDF基因组草图的测定 | 第74-75页 |
3.2 高温放线菌CDF基因组编码的蛋白酶 | 第75-85页 |
3.2.1 胞外蛋白酶 | 第75-78页 |
3.2.2 跨膜蛋白酶 | 第78-80页 |
3.2.3 胞内蛋白酶 | 第80-85页 |
3.3 本章小结 | 第85-86页 |
第四章 高温放线菌CDF谷胺酰内肽酶TS-GSE的基因克隆、表达及重组酶性质研究 | 第86-101页 |
4.1 TS-GSE的一级结构特征 | 第86-88页 |
4.2 TS-GSE及其突变体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和纯化 | 第88-90页 |
4.3 重组TS-GSE的生化性质分析 | 第90-94页 |
4.3.1 温度和pH对TS-GSE活性与稳定性的影响 | 第90-92页 |
4.3.2 TS-GSE的底物特异性 | 第92页 |
4.3.3 金属离子及化学试剂对TS-GSE酶活性的影响 | 第92-94页 |
4.4 二硫键对TS-GSE活性及稳定性的影响 | 第94-97页 |
4.5 讨论 | 第97-100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100-101页 |
第五章 TS-GSE的加工成熟分子机制 | 第101-113页 |
5.1 TS-GSE自加工成熟及加工位点的确定 | 第101-103页 |
5.2 TS-GSE的顺式加工(cis-processing)成熟方式 | 第103-104页 |
5.3 TS-GSE的反式加工(trans-processing)成熟方式 | 第104-106页 |
5.4 TS-GSE的N端前肽功能 | 第106-109页 |
5.5 讨论 | 第109-112页 |
5.6 本章小结 | 第112-113页 |
第六章 TS-GSE与V8蛋白酶对蛋白质降解作用的比较分析 | 第113-120页 |
6.1 TS-GSE和V8蛋白酶对β-casein的降解作用 | 第113-115页 |
6.2 TS-GSE和V8蛋白酶对BSA的降解作用 | 第115-116页 |
6.3 TS-GSE和V8蛋白酶对卵清蛋白的降解作用 | 第116-117页 |
6.4 讨论 | 第117-119页 |
6.5 本章小结 | 第119-120页 |
总结和展望 | 第120-122页 |
参考文献 | 第122-135页 |
在读期间己发表论文 | 第135页 |
在读期间申请专利 | 第135-136页 |
致谢 | 第136-13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