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6-8页 |
Abstract | 第8-9页 |
缩写与符号 | 第14-1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7-25页 |
1.1 课题背景与选题依据 | 第17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7-22页 |
1.2.1 关于铣削力的研究 | 第17-18页 |
1.2.2 关于颤振稳定性预测方法的研究 | 第18-21页 |
1.2.3 关于铣削表面粗糙度的研究 | 第21页 |
1.2.4 关于铣削工艺参数优化的研究 | 第21-22页 |
1.3 研究内容与意义 | 第22-24页 |
1.4 本章小结 | 第24-25页 |
第二章 基于薄壁件的铣削力建模与实验分析 | 第25-37页 |
2.1 铣削力建模 | 第25-29页 |
2.1.1 基于厚壁工件的铣削力建模 | 第25-27页 |
2.1.2 基于薄壁工件的铣削力建模 | 第27-29页 |
2.2 铣削力仿真与实验验证 | 第29-34页 |
2.2.1 铣削力仿真流程 | 第29页 |
2.2.2 铣削力仿真分析 | 第29-34页 |
2.3 铣削力实验验证 | 第34-35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35-37页 |
第三章 基于时域和频域方法的薄壁件颤振稳定性仿真与实验分析 | 第37-94页 |
3.1 基于再生颤振理论的系统动力学模型 | 第37-39页 |
3.2 相对传递函数 | 第39-42页 |
3.3 模态实验与模态分析 | 第42-64页 |
3.3.1 模态实验原理 | 第42页 |
3.3.2 模态实验仪器 | 第42-43页 |
3.3.3 模态实验过程 | 第43-44页 |
3.3.4 模态实验结果分析 | 第44-50页 |
3.3.5 薄壁工件模态的位置依赖特性 | 第50-64页 |
3.4 基于频域的薄壁件铣削颤振稳定性分析 | 第64-75页 |
3.4.1 铣削颤振稳定性分析的零阶频域法 | 第64-66页 |
3.4.2 铣削颤振稳定性分析的改进的零阶频域法 | 第66-67页 |
3.4.3 铣削颤振稳定性分析的多频解法 | 第67-69页 |
3.4.4 铣削颤振稳定性的频域仿真分析 | 第69-71页 |
3.4.5 各种算法的时间复杂度分析 | 第71-75页 |
3.5 基于时域的薄壁件铣削颤振稳定性分析 | 第75-88页 |
3.5.1 薄壁件铣削的半离散时域法 | 第75-79页 |
3.5.2 铣削颤振稳定性的时域仿真分析 | 第79-80页 |
3.5.3 半离散时域法的时间复杂度分析 | 第80-82页 |
3.5.4 频域法与时域法的仿真对比 | 第82-84页 |
3.5.5 不同参数对颤振稳定性的影响分析 | 第84-88页 |
3.5.6 并行多频解法与并行半离散时域法 | 第88页 |
3.6 薄壁件铣削验证实验 | 第88-93页 |
3.6.1 实验设计与安排 | 第88-90页 |
3.6.2 实验结果分析 | 第90-93页 |
3.7 本章小结 | 第93-94页 |
第四章 金属材料铣削表面质量经验建模及实验分析 | 第94-109页 |
4.1 表面质量影响因素分析 | 第94-98页 |
4.2 基于传统线性回归方法分析表面质量与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 | 第98-99页 |
4.3 基于反向传播多层感知器算法分析表面质量与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 | 第99-108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108-109页 |
第五章 基于遗传算法的薄壁件铣削参数优化研究 | 第109-132页 |
5.1 优化目标与约束条件 | 第109-112页 |
5.1.1 薄壁件铣削参数优化目标 | 第109页 |
5.1.2 薄壁件铣削参数优化的约束条件 | 第109-112页 |
5.2 基于单目标的参数优化建模 | 第112-114页 |
5.2.1 以最大化材料去除率为单目标 | 第112-113页 |
5.2.2 以最优表面质量为单目标 | 第113-114页 |
5.3 基于多目标的参数优化建模 | 第114-117页 |
5.3.1 按比例转化为单目标优化 | 第114-116页 |
5.3.2 以表面质量优先的二级优化 | 第116-117页 |
5.4 基于多目标参数优化的遗传策略 | 第117-123页 |
5.4.1 基于遗传策略的薄壁件铣削参数优化算法设计 | 第117-122页 |
5.4.2 复杂度的分析与验证 | 第122-123页 |
5.5 薄壁件铣削参数优化实例分析 | 第123-128页 |
5.6 铣削加工仿真分析系统设计与开发 | 第128-131页 |
5.6.1 铣削加工仿真分析系统简介 | 第128-129页 |
5.6.2 铣削参数优化模块 | 第129页 |
5.6.3 颤振稳定性分析模块 | 第129-130页 |
5.6.4 铣削力计算模块 | 第130-131页 |
5.7 本章小结 | 第131-132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132-134页 |
6.1 结论 | 第132页 |
6.2 展望 | 第132-134页 |
参考文献 | 第134-144页 |
附录A 钛合金薄壁件模态参数识别结果 | 第144-152页 |
附录B 铝合金薄壁件模态参数识别结果 | 第152-160页 |
附录C 多频解法串行仿真分析流程 | 第160-161页 |
附录D 半离散时域法串行仿真分析流程 | 第161-162页 |
附录E 表面粗糙度相关公式 | 第162-164页 |
附录F 学术成果 | 第164-165页 |
致谢 | 第16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