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验视角下的芜湖江南慢谷慢旅游产品开发
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1 绪论 | 第9-16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9-11页 |
1.1.1 体验经济的到来 | 第9页 |
1.1.2 慢生活理念的提出 | 第9-10页 |
1.1.3 国内外国际慢城的发展 | 第10-11页 |
1.2 研究意义 | 第11页 |
1.2.1 理论研究意义 | 第11页 |
1.2.2 实践研究意义 | 第11页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1.3.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1.3.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1.4 研究方法及可能的创新点 | 第13-15页 |
1.4.1 研究方法 | 第13-14页 |
1.4.2 可能的创新点 | 第14-15页 |
1.5 论文框架 | 第15-16页 |
2 体验视角下的慢旅游产品开发 | 第16-27页 |
2.1 慢生活与慢旅游 | 第16-20页 |
2.1.1 慢生活理念的发展与慢旅游的产生 | 第16-17页 |
2.1.2 慢生活的内涵 | 第17-18页 |
2.1.3 慢旅游的内涵 | 第18-20页 |
2.1.4 慢生活与慢旅游的关系 | 第20页 |
2.2 体验性旅游 | 第20-23页 |
2.2.1 体验与旅游体验 | 第20-21页 |
2.2.2 体验性旅游 | 第21-22页 |
2.2.3 体验性旅游的功能 | 第22-23页 |
2.3 体验视角下慢旅游产品 | 第23-25页 |
2.3.1 点式慢旅游产品 | 第23-24页 |
2.3.2 线形慢旅游产品 | 第24页 |
2.3.3 面状慢旅游产品 | 第24-25页 |
2.4 体验性慢旅游产品开发的要点 | 第25-27页 |
2.4.1 市场为导向 | 第25页 |
2.4.2 注重参与互动性 | 第25-26页 |
2.4.3 好的主题 | 第26页 |
2.4.4 不断的创新 | 第26-27页 |
3 国内外体验性慢旅游产品比较 | 第27-38页 |
3.1 国际慢城的缘起 | 第27-28页 |
3.1.1 《国际慢城宪章》 | 第27页 |
3.1.2 国外国际慢城的建设 | 第27-28页 |
3.2 国外体验性慢旅游产品开发 | 第28-30页 |
3.2.1 点式慢旅游产品 | 第28-29页 |
3.2.2 线形慢旅游产品 | 第29页 |
3.2.3 面状慢旅游产品 | 第29-30页 |
3.3 国内体验性慢旅游产品开发 | 第30-33页 |
3.3.1 我国传统的慢生活理念 | 第30-31页 |
3.3.2 点式慢旅游产品有一定基础 | 第31页 |
3.3.3 线形慢旅游产品有待提升 | 第31-32页 |
3.3.4 面状慢旅游产品需提高品质 | 第32-33页 |
3.4 国内外体验性慢旅游产品开发比较 | 第33-38页 |
3.4.1 产品开发主体对比 | 第33-35页 |
3.4.2 产品功能对比 | 第35页 |
3.4.3 产品体验性对比 | 第35-38页 |
4 江南慢谷体验性慢旅游产品开发现状 | 第38-54页 |
4.1 中国的慢城建设 | 第38-39页 |
4.1.1 首座国际慢城—南京高淳区桠溪镇 | 第38页 |
4.1.2 最新国际慢城-安徽省旌德县旌阳镇 | 第38-39页 |
4.1.3 台湾国际慢城-花莲市风林镇 | 第39页 |
4.2 江南慢谷体验性慢旅游产品开发 | 第39-50页 |
4.2.1 建设理念 | 第40-41页 |
4.2.2 建设现状 | 第41-44页 |
4.2.3 产品开发 | 第44-48页 |
4.2.4 产品体系 | 第48-50页 |
4.3 江南慢谷体验性慢旅游产品开发的不足 | 第50-54页 |
4.3.1 旅游的要素方面 | 第50-51页 |
4.3.2 旅游的主体方面 | 第51-54页 |
5 江南慢谷体验性慢旅游产品开发建议 | 第54-64页 |
5.1 优化政府职能 | 第54-56页 |
5.1.1 坚持慢旅游规划 | 第54-55页 |
5.1.2 挖掘培育旅游资源 | 第55页 |
5.1.3 统筹管理慢谷开发 | 第55页 |
5.1.4 做好市场引导和服务 | 第55-56页 |
5.2 加强大众的慢生活意识 | 第56-57页 |
5.2.1 提高政府人员的慢生活意识 | 第56页 |
5.2.2 提高相关人员的慢生活意识 | 第56-57页 |
5.2.3 提高游客的慢生活意识 | 第57页 |
5.3 注重对乡村原点的解读 | 第57-58页 |
5.3.1 自然田园的原貌保护 | 第57-58页 |
5.3.2 村落生活的原味保留 | 第58页 |
5.3.3 乡村居民的原地幸福 | 第58页 |
5.4 提升体验性慢旅游产品的品质 | 第58-64页 |
5.4.1 提炼慢生活理念元素 | 第58-59页 |
5.4.2 提升产品的参与度与体验度 | 第59页 |
5.4.3 提升产品的文化性功能 | 第59-62页 |
5.4.4 加强同周边旅游产品的联系和互补 | 第62-64页 |
6 研究展望 | 第64-66页 |
6.1 研究结论 | 第64页 |
6.2 研究创新 | 第64页 |
6.3 研究展望 | 第64-66页 |
参考文献 | 第66-69页 |
致谢 | 第6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