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土地信托的法律问题研究
摘要 | 第8-10页 |
ABSTRACT | 第10-11页 |
绪论 | 第12-16页 |
1. 选题背景 | 第12-13页 |
2. 文献综述 | 第13-15页 |
3. 研究方法 | 第15页 |
4. 创新之处 | 第15-16页 |
一、土地信托的概念 | 第16-20页 |
1. 土地信托的定义 | 第16页 |
2. 土地信托的历史沿革 | 第16-18页 |
3. 土地信托的发展 | 第18-20页 |
3.1 美国的土地信托 | 第18-19页 |
3.2 日本的土地信托 | 第19-20页 |
3.3 我国台湾地区土地信托 | 第20页 |
二、我国农村土地信托的运作模式 | 第20-25页 |
1. 农村土地信托的目的 | 第20页 |
2. 农村土地信托的模式 | 第20-23页 |
2.1 四种实践模式 | 第21-22页 |
2.2 比较与评价 | 第22-23页 |
3. 农村土地信托的功能解读 | 第23-25页 |
3.1 减轻土地抛荒问题 | 第23-24页 |
3.2 推动农业规模化生产 | 第24页 |
3.3 增加农民收入 | 第24-25页 |
三、我国农村土地信托的法律结构 | 第25-28页 |
1. 农村土地信托中的信托财产 | 第25-26页 |
1.1 土地承包经营权 | 第25-26页 |
2. 农村土地信托当事人 | 第26-28页 |
2.1 委托人: 土地承包经营权人 | 第26-27页 |
2.2 受托人: 专业的信托公司适格 | 第27页 |
2.3 受益人: 农民必须为受益人之一 | 第27-28页 |
四、我国农村土地信托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案 | 第28-33页 |
1. 三个主要问题 | 第28-30页 |
1.1 政府的法律地位 | 第28-29页 |
1.2 土地信托登记 | 第29-30页 |
1.3 土地信托模式的标准化 | 第30页 |
2. 解决问题的三点建议 | 第30-33页 |
2.1 修改《信托法》 | 第31页 |
2.2 修改《物权法》、《不动产登记暂行条例》 | 第31-32页 |
2.3 土地信托运营风险的回避 | 第32-33页 |
结语 | 第33-34页 |
参考文献 | 第34-38页 |
致谢 | 第38-40页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第4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