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前言 | 第7-13页 |
第1章 情理与当代司法的概述 | 第13-21页 |
1.1 情理的概述 | 第13-15页 |
1.1.1 古代司法中情理的含义 | 第13-14页 |
1.1.2 当代司法中情理的含义 | 第14-15页 |
1.2 当代司法的概述 | 第15-17页 |
1.2.1 司法的概念 | 第15-16页 |
1.2.2 当代司法的核心价值及内容 | 第16页 |
1.2.3 当代司法的目的以及司法改革的目标 | 第16-17页 |
1.3 情理在当代司法中的体现分析 | 第17-21页 |
1.3.1 情理在司法审判中的体现分析 | 第17-19页 |
1.3.2 情理在司法调解中的体现分析 | 第19-21页 |
第2章 情理是影响当代司法的“双刃剑” | 第21-31页 |
2.1 情理对当代司法的积极作用 | 第21-24页 |
2.1.1 弥补法律的不足 | 第21-23页 |
2.1.2 有利于解决社会纠纷 | 第23页 |
2.1.3 情理运用得当有利于提高司法的公信力 | 第23-24页 |
2.2 情理对当代司法的消极作用 | 第24-26页 |
2.2.1 情理运用不当影响司法的权威 | 第24-25页 |
2.2.2 影响司法的独立 | 第25页 |
2.2.3 易导致法官自由裁量权的滥用 | 第25-26页 |
2.3 情理对当代司法消极作用的原因 | 第26-31页 |
2.3.1 人情思想对中国深刻的影响 | 第26-27页 |
2.3.2 舆论的影响 | 第27页 |
2.3.3 法律职业从业人员的素质良莠不齐 | 第27-29页 |
2.3.4 普通民众法律意识的薄弱 | 第29-31页 |
第3章 情理与司法和谐互动 | 第31-40页 |
3.1 情理纳入司法考虑 | 第31-36页 |
3.1.1 维护司法权威,在司法活动中做到情理与法律的平衡 | 第31-33页 |
3.1.2 创新工作方式方法,发挥情理与法律相结合的优势 | 第33-35页 |
3.1.3 借鉴“情法两尽”思想,使司法活动实现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的统一 | 第35-36页 |
3.2 情理与司法和谐互动——从不同主体观察 | 第36-40页 |
3.2.1 站在国家角度,立法既要重视情理,也要积极培育相应的文化土壤 | 第36-37页 |
3.2.2 站在司法机关的角度,司法既要回应人民,也要引导、说服人民 | 第37-38页 |
3.2.3 站在普通民众的角度,加强法律知识的学习,并提升个人道德修养 | 第38-40页 |
结论 | 第40-42页 |
参考文献 | 第42-45页 |
致谢 | 第4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