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引言 | 第10-11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22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1-13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1-13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3页 |
1.2 研究方法、目的 | 第13-14页 |
1.2.1 研究方法 | 第13页 |
1.2.2 研究目的 | 第13-14页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4-20页 |
1.3.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4-16页 |
1.3.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6-20页 |
1.4 创新点 | 第20页 |
1.5 研究内容 | 第20-22页 |
第2章 PPP模式相关理论研究 | 第22-35页 |
2.1 PPP模式概念界定 | 第22-26页 |
2.1.1 PPP基本概念 | 第22-23页 |
2.1.2 PPP模式的分类 | 第23-24页 |
2.1.3 PPP组织机构设置及项目流程 | 第24-25页 |
2.1.4 PPP模式的特点 | 第25-26页 |
2.2 PPP模式经典架构 | 第26-28页 |
2.2.1 政府注资+特许经营架构 | 第26-27页 |
2.2.2 社会注资+特许经营架构 | 第27-28页 |
2.2.3 政府购买服务架构 | 第28页 |
2.3 园林景观工程 | 第28-31页 |
2.3.1 园林景观工程的概述 | 第28-29页 |
2.3.2 景观的概念 | 第29页 |
2.3.3 园林景观工程特点 | 第29-31页 |
2.4 PPP模式的理论依据 | 第31-33页 |
2.4.1 公共产品理论 | 第31-32页 |
2.4.2 委托代理理论 | 第32页 |
2.4.3 交往理性理论 | 第32-33页 |
2.5 PPP模式应用于园林景观工程必要性 | 第33-34页 |
2.5.1 增加供给 | 第33页 |
2.5.2 优化风险分担 | 第33页 |
2.5.3 降低成本,提高运营效率 | 第33-34页 |
2.6 本章小结 | 第34-35页 |
第3章 PPP模式在园林景观工程中的应用 | 第35-70页 |
3.1 项目概况 | 第35-38页 |
3.1.1 项目基本情况 | 第35-36页 |
3.1.2 经济技术指标 | 第36-37页 |
3.1.3 项目公司股权情况 | 第37-38页 |
3.2 风险分配基本框架 | 第38-43页 |
3.2.1 风险分配原则 | 第38-39页 |
3.2.2 政策风险 | 第39-40页 |
3.2.3 社会风险 | 第40-41页 |
3.2.4 建设与运营风险 | 第41-43页 |
3.3 项目运作方式 | 第43-51页 |
3.3.1 合作方式 | 第43-45页 |
3.3.2 融资需求 | 第45页 |
3.3.3 特许经营权范围 | 第45-47页 |
3.3.4 项目收益与回报机制 | 第47-48页 |
3.3.5 期满处置 | 第48-51页 |
3.4 交易结构 | 第51-58页 |
3.4.1 投融资结构 | 第51-52页 |
3.4.2 回报机制 | 第52-56页 |
3.4.3 项目经济评价指标 | 第56-57页 |
3.4.4 相关配套 | 第57-58页 |
3.5 合同体系 | 第58-63页 |
3.5.1 合同内容 | 第58-60页 |
3.5.2 项目边界条件 | 第60-63页 |
3.6 监管架构 | 第63-65页 |
3.6.1 授权关系 | 第63-64页 |
3.6.2 监管方式 | 第64-65页 |
3.7 项目采购 | 第65-69页 |
3.7.1 采购原则 | 第65页 |
3.7.2 采购方式及相关法律依据 | 第65-67页 |
3.7.3 本项目采购方式 | 第67-69页 |
3.8 本章小结 | 第69-70页 |
第4章 PPP模式在园林景观工程中建设的启示 | 第70-76页 |
4.1 政府启示 | 第70-73页 |
4.1.1 加强PPP精细化管理 | 第70-71页 |
4.1.2 建立PPP监管体系 | 第71页 |
4.1.3 大力发挥社会资本的作用 | 第71-72页 |
4.1.4 坚持PPP的市场化发展方向 | 第72-73页 |
4.2 企业启示 | 第73-75页 |
4.2.1 加强对国家政策法规以及PPP运营规律的学习 | 第73页 |
4.2.2 加强对国外PPP项目案例的研究 | 第73页 |
4.2.3 树立风险意识,做好风险管理 | 第73-74页 |
4.2.4 加强PPP项目操作管理 | 第74-75页 |
4.3 本章小结 | 第75-76页 |
第5章 结论和展望 | 第76-77页 |
5.1 研究结论 | 第76页 |
5.2 展望 | 第76-77页 |
参考文献 | 第77-81页 |
致谢 | 第81-82页 |
导师简介 | 第82-83页 |
作者简介 | 第83-84页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第8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