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第1章 引言 | 第12-20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2-14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4-17页 |
1.3 研究思路与方法 | 第17-18页 |
1.4 可能的创新和不足 | 第18-20页 |
第2章 品牌国际化理论 | 第20-23页 |
2.1 相关概念 | 第20-22页 |
2.1.1 品牌和自主品牌 | 第20-21页 |
2.1.2 品牌国际化 | 第21-22页 |
2.2 品牌国际化支撑理论 | 第22-23页 |
2.2.1 差别化竞争理论 | 第22页 |
2.2.2 核心竞争力理论 | 第22-23页 |
第3章 中国汽车企业自主品牌国际化的历史与现状 | 第23-28页 |
3.1 中国汽车企业自主品牌国际化的历程 | 第23-25页 |
3.2 品牌国际化的常见模式 | 第25-28页 |
3.2.1 基于海外发展阶段的模式 | 第25页 |
3.2.2 基于海外市场进入路径的模式 | 第25-26页 |
3.2.3 基于品牌成长路径的模式 | 第26页 |
3.2.4 基于标准化和本地化选择的模式 | 第26-28页 |
第4章 中国汽车自主品牌国际化进程与典型模式分析 | 第28-44页 |
4.1 中国汽车自主品牌国际化现状 | 第28-30页 |
4.1.1 中国自主品牌汽车发展概况 | 第28-29页 |
4.1.2 中国汽车自主品牌国际化进程 | 第29-30页 |
4.2 中国汽车自主品牌国际化典型模式 | 第30-41页 |
4.2.1 吉利汽车品牌国际化模式 | 第30-35页 |
4.2.2 奇瑞汽车品牌国际化模式 | 第35-40页 |
4.2.3 吉利和奇瑞品牌国际化模式对比分析 | 第40-41页 |
4.3 中国汽车自主品牌国际化模式的局限性 | 第41-44页 |
4.3.1 品牌定位不清晰,盲目实施多品牌战略 | 第41-42页 |
4.3.2 出口扎堆竞争,影响品牌形象 | 第42页 |
4.3.3 售后服务水平低下,削弱品牌竞争力 | 第42-43页 |
4.3.4 研发投入不足,制约品质提升 | 第43-44页 |
第5章 中国汽车自主品牌国际化模式的优化 | 第44-55页 |
5.1 中国汽车自主品牌国际化建议模式及其内容 | 第44-52页 |
5.1.1 模式提出的依据 | 第44-45页 |
5.1.2 模式的结构 | 第45-47页 |
5.1.3 模式的内容 | 第47-52页 |
5.2 推进中国汽车自主品牌国际化模式的政策建议 | 第52-55页 |
5.2.1 政府层面的建议 | 第52-53页 |
5.2.2 企业层面的建议 | 第53-55页 |
第6章 基于战略性R&D补贴和出口退税政策的实证分析 | 第55-64页 |
6.1 数据收集与整理 | 第55-58页 |
6.1.1 价格、成本和销量的数据收集 | 第56页 |
6.1.2 技术溢出系数、R&D补贴收益率和补贴额数据的获取 | 第56-57页 |
6.1.3 需求系统参数估计 | 第57-58页 |
6.2 战略性R&D补贴和出口退税效应的比较分析 | 第58-62页 |
6.2.1 当前中国政府实施的贸易政策效应分析 | 第58-59页 |
6.2.2 最优出口退税率的政策效应分析 | 第59-60页 |
6.2.3 最优R&D补贴的政策效应分析 | 第60页 |
6.2.4 联合最优贸易的政策效应分析 | 第60-62页 |
6.3 基于比较效应模型的实证结果分析说明 | 第62-64页 |
第7章 结论 | 第64-65页 |
参考文献 | 第65-68页 |
致谢 | 第68-69页 |
个人简历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第69-7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