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交通运输论文--铁路运输论文--特种铁路论文--地下铁路论文

地铁隧道内热利用方法及热环境改善研究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5页
1 绪论第8-15页
    1.1 研究背景第8-9页
    1.2 研究意义第9-10页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0-13页
    1.4 本文的研究方法及内容第13-15页
        1.4.1 研究方法第13-14页
        1.4.2 研究内容第14-15页
2 杭绍城际铁路工程概况及地质特性第15-20页
    2.1 工程概况第15-16页
    2.2 地质资料第16-17页
    2.3 气象条件第17-18页
    2.4 地温监测第18-19页
    2.5 本章小结第19-20页
3 基于活塞风原理的地铁隧道换热方法研究第20-39页
    3.1 活塞风原理第20-21页
        3.1.1 活塞风的形成第20页
        3.1.2 活塞风的计算第20-21页
    3.2 区间隧道内活塞风与周围土体的传热第21-22页
    3.3 Comsol数值模拟软件简介第22-23页
    3.4 几何模型的建立及网格划分第23-24页
        3.4.1 轴向二维模型及网格划分第23-24页
        3.4.2 径向几何模型及网格划分第24页
    3.5 数学模型参数第24-25页
    3.6 计算结果及分析第25-33页
        3.6.1 轴向模拟结果第25-30页
        3.6.2 径向模拟结果第30-33页
    3.7 换热量的计算第33-34页
    3.8 热泵机取热第34-38页
        3.8.1 隧道热泵机的设计第34-36页
        3.8.2 室内机及输送管的布置第36-38页
    3.9 本章小结第38-39页
4 管片内预制热交换管作为热泵前端换热器换热方法研究第39-62页
    4.1 换热系统运行原理第39-40页
    4.2 基本要求第40页
    4.3 热交换管的选择第40页
    4.4 热交换管的埋设与连接第40-48页
        4.4.1 管片布置的形式第40-41页
        4.4.2 热交换管的埋设第41-42页
        4.4.3 管片环上热交换管连接方式第42-45页
        4.4.4 管片环之间的热交换管连接方式第45-48页
    4.5 热交换管对管片结构的影响第48-50页
    4.6 管片内预制热交换管作为换热器的传热理论基础第50-53页
        4.6.1 基本假定第50页
        4.6.2 热交换管外土体温度场第50-53页
    4.7 数值模拟分析第53-60页
        4.7.1 建立几何模型及网络划分第53-54页
        4.7.2 边界条件的设置第54页
        4.7.3 模拟试验及结果分析第54-60页
    4.8 两种热利用方法对比第60-61页
    4.9 本章小结第61-62页
5 工程实例分析第62-69页
    5.1 工程资料第62-63页
    5.2 热泵设备选型第63-64页
    5.3 热交换管的设计第64-65页
    5.4 冬季采暖负荷匹配第65页
    5.5 热泵机、热交换管的布置第65-66页
    5.6 工程量计算第66-67页
    5.7 造价估算第67页
    5.8 社会经济效益第67-68页
    5.9 本章小结第68-69页
6 结论与展望第69-71页
    6.1 结论第69-70页
    6.2 展望第70-71页
参考文献第71-75页
在校研究成果第75-76页
致谢第76页

论文共7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自动评价系统反馈对研究生英语写作复杂度、准确度和流利度的影响
下一篇:象似性理论对大学英语词汇学习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