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3-5页 |
英文摘要 | 第5-6页 |
1 问题的提出 | 第9-11页 |
2 双重劳动关系的内涵与类型化 | 第11-14页 |
2.1 双重劳动关系的内涵和表现形式 | 第11页 |
2.2 双重劳动关系的分类 | 第11-14页 |
2.2.1 “主动型”双重劳动关系和“被动型”双重劳动关系 | 第12页 |
2.2.2 “虚实并存”和“实实并存”的双重劳动关系 | 第12-14页 |
3 双重劳动关系司法认定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 第14-23页 |
3.1 当前我国双重劳动关系司法认定中存在的问题 | 第14-19页 |
3.1.1 否定双重劳动关系的声音依然存在 | 第14-15页 |
3.1.2 对双重劳动关系的认定范围过窄 | 第15-19页 |
3.2 原因分析 | 第19-23页 |
3.2.1 理论层面 | 第20页 |
3.2.2 立法层面 | 第20-21页 |
3.2.3 制度层面 | 第21-23页 |
4 双重劳动关系司法认定困境之出路 | 第23-34页 |
4.1 承认双重劳动关系的合法性 | 第23-28页 |
4.1.1 双重劳动关系是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 | 第23-24页 |
4.1.2 我国立法并不禁止双重劳动关系 | 第24-26页 |
4.1.3 承认双重劳动关系具有重大意义 | 第26-28页 |
4.2 坚持开放性的判断标准 | 第28-34页 |
4.2.1 放开双重劳动关系认定范围的必然性和可行性 | 第28-31页 |
4.2.2 双重劳动关系的除外情形 | 第31-34页 |
5 双重劳动关系下用人单位的责任承担 | 第34-42页 |
5.1 二倍工资责任 | 第34-36页 |
5.1.1 实践做法 | 第34-35页 |
5.1.2 部分地方立法意见 | 第35页 |
5.1.3 笔者意见 | 第35-36页 |
5.2 经济补偿金责任 | 第36-40页 |
5.2.1 实践做法 | 第36-37页 |
5.2.2 部分地方立法意见 | 第37-38页 |
5.2.3 笔者意见 | 第38-40页 |
5.3 工伤保险责任 | 第40-42页 |
5.3.1 实践做法 | 第40-41页 |
5.3.2 相关法律规定 | 第41页 |
5.3.3 笔者意见 | 第41-42页 |
6 结语 | 第42-43页 |
致谢 | 第43-45页 |
参考文献 | 第45-4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