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3-4页 |
英文摘要 | 第4-5页 |
1 绪论 | 第9-21页 |
1.1 研究问题及背景 | 第9-10页 |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10-11页 |
1.2.1 研究目的 | 第10-11页 |
1.2.2 研究意义 | 第11页 |
1.3 研究的重点、难点及创新点 | 第11-12页 |
1.3.1 研究重点 | 第11-12页 |
1.3.2 研究难点 | 第12页 |
1.3.3 研究创新点 | 第12页 |
1.4 研究思路及方法 | 第12-13页 |
1.4.1 研究思路 | 第12-13页 |
1.4.2 研究方法 | 第13页 |
1.5 文献综述 | 第13-21页 |
1.5.1 国内研究综述 | 第13-17页 |
1.5.2 国外研究综述 | 第17-21页 |
2 理论介绍及概念辨析 | 第21-29页 |
2.1 主要理论介绍 | 第21-23页 |
2.1.1 话语理论 | 第21-22页 |
2.1.2 话语制度主义 | 第22-23页 |
2.2 相关概念辨析 | 第23-29页 |
2.2.1 国家治理 | 第23页 |
2.2.2 历史语境 | 第23-24页 |
2.2.3 话语 | 第24页 |
2.2.4 知识型话语 | 第24-25页 |
2.2.5 实践型话语 | 第25页 |
2.2.6 决策型话语 | 第25-26页 |
2.2.7 观念转向 | 第26-29页 |
3 研究框架 | 第29-37页 |
3.1 运用话语分析国家治理观念建构历程的适恰性 | 第29-30页 |
3.2 “观念—话语—行动”分析框架的构建 | 第30-33页 |
3.3 分析工具的选择 | 第33-34页 |
3.4 样本材料的筛选 | 第34-37页 |
4 国家治理观念的基本维度:对十九大的政策文本分析 | 第37-45页 |
4.1 政策文本的选择 | 第37页 |
4.2 高频词统计 | 第37-39页 |
4.3 共现词统计 | 第39-40页 |
4.4 语义网络构建 | 第40-42页 |
4.5 小结:国家治理观念的基本维度 | 第42-45页 |
4.5.1 治理基础 | 第42页 |
4.5.2 治理着力点 | 第42-43页 |
4.5.3 治理主体 | 第43页 |
4.5.4 治理途径 | 第43-45页 |
5 改革开放以来经典政策文本的历时分析 | 第45-73页 |
5.1 十二大期间政策文本分析 | 第45-49页 |
5.1.1 高频词:对历史经验的全面总结 | 第45-46页 |
5.1.2 共现词:以城市为重点的经济体制改革 | 第46-47页 |
5.1.3 语义网络: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 | 第47-49页 |
5.2 十三大期间政策文本分析 | 第49-53页 |
5.2.1 高频词:深化改革,整顿经济 | 第49-50页 |
5.2.2 共现词: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 | 第50-51页 |
5.2.3 语义网络:历史语境决定改革战略 | 第51-53页 |
5.3 十四大期间政策文本分析 | 第53-57页 |
5.3.1 高频词: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 第53-54页 |
5.3.2 共现词: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 | 第54-55页 |
5.3.3 语义网络:市场经济体制改革成为新的话语秩序 | 第55-57页 |
5.4 十五大期间政策文本分析 | 第57-60页 |
5.4.1 高频词:“邓小平理论”的指导 | 第57-58页 |
5.4.2 共现词:农村改革的进一步深化 | 第58页 |
5.4.3 语义网络:对新世纪发展建设的战略部署 | 第58-60页 |
5.5 十六大期间政策文本分析 | 第60-64页 |
5.5.1 高频词:“文化”成为重点建设领域 | 第60-61页 |
5.5.2 共现词:人民主体地位的凸显 | 第61-62页 |
5.5.3 语义网络: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阶段 | 第62-64页 |
5.6 十七大期间政策文本分析 | 第64-68页 |
5.6.1 高频词:“四位一体”现代化建设布局 | 第64-65页 |
5.6.2 共现词:促进农村全面发展 | 第65-66页 |
5.6.3 语义网络:“科学发展观”的新要求 | 第66-68页 |
5.7 十八大期间政策文本分析 | 第68-73页 |
5.7.1 高频词:“五位一体”总布局形成 | 第68-69页 |
5.7.2 共现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阶段 | 第69-70页 |
5.7.3 语义网络:全面深化改革的总体战略 | 第70-73页 |
6 结果与讨论 | 第73-83页 |
6.1 国家治理观念的基本变化 | 第73-76页 |
6.1.1 决策型话语的主题变化 | 第73-74页 |
6.1.2 国家治理观念的内涵变迁 | 第74-76页 |
6.2 国家治理观念建构的阶段划分 | 第76-79页 |
6.2.1 酝酿萌芽阶段(1982-1992) | 第76-77页 |
6.2.2 发育完善阶段(1992-2002) | 第77页 |
6.2.3 基本雏形阶段(2002-2012) | 第77-78页 |
6.2.4 权威表述阶段(2013-至今) | 第78-79页 |
6.3 国家治理观念转向的内外驱动力 | 第79-80页 |
6.3.1 内驱力:话语的产生与变迁 | 第79-80页 |
6.3.2 外驱力:历史语境的变化和影响 | 第80页 |
6.4 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相关启发 | 第80-83页 |
6.4.1 提升多元主体参与国家治理的意识和能力 | 第80-81页 |
6.4.2 构造以话语直接交互为主的公共能量场 | 第81-83页 |
7 研究不足与展望 | 第83-85页 |
致谢 | 第85-87页 |
参考文献 | 第87-9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