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1 绪论 | 第7-19页 |
1.1 引言 | 第7-11页 |
1.1.1 汽车行业发展现状 | 第7页 |
1.1.2 锂离子电池的原理简介 | 第7-10页 |
1.1.3 锂离子电池的结构 | 第10-11页 |
1.2 铝锰合金的研究状况 | 第11-12页 |
1.2.1 铝锰合金的特点 | 第11-12页 |
1.2.2 铝锰系合金研究现状 | 第12页 |
1.3 连续再结晶与多尺度结构化 | 第12-15页 |
1.3.1 连续再结晶 | 第12-13页 |
1.3.2 铝合金的晶粒细化方法 | 第13-14页 |
1.3.3 铝合金的多尺度结构 | 第14-15页 |
1.4 包申格效应与背应力强化 | 第15-17页 |
1.4.1 包申格效应 | 第15-16页 |
1.4.2 背应力强化及其研究现状 | 第16-17页 |
1.5 研究目的、意义和创新点 | 第17页 |
1.6 本文各部分主要内容 | 第17-19页 |
2 实验材料及方法 | 第19-25页 |
2.1 实验材料及加工处理方法 | 第19页 |
2.1.1 合金成分 | 第19页 |
2.1.2 热处理实验 | 第19页 |
2.1.3 冷轧 | 第19页 |
2.2 检测与分析 | 第19-23页 |
2.2.1 试样制备 | 第19-20页 |
2.2.2 彩色金相 | 第20页 |
2.2.3 EBSD组织表征 | 第20-22页 |
2.2.4 SEM断口扫描 | 第22页 |
2.2.5 硬度的测量 | 第22-23页 |
2.2.6 拉伸试验 | 第23页 |
2.3 退火工艺路线设计 | 第23-25页 |
3 高温短时间中间退火工艺对组织和性能的影响 | 第25-39页 |
3.1 实验材料和方法 | 第25页 |
3.2 实验结果 | 第25-35页 |
3.2.1 初始组织形貌与退火软化行为 | 第25-27页 |
3.2.2 轧制退火工艺对Al-1.2Mn合金组织和性能的影响 | 第27-31页 |
3.2.3 高温短时间中间退火工艺对Al-1.2Mn合金组织和性能的影响 | 第31-35页 |
3.3 分析与讨论 | 第35-36页 |
3.3.1 工艺原理 | 第35-36页 |
3.3.2 综合力学性能对比分析 | 第36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36-39页 |
4 低温长时间中间退火工艺对组织和性能的影响 | 第39-61页 |
4.1 实验方案 | 第39页 |
4.2 实验结果 | 第39-51页 |
4.2.1 再结晶退火温度对多尺度层状结构组织和性能的影响 | 第39-45页 |
4.2.2 再结晶退火时间对多尺度层状结构组织的性能的影响 | 第45-51页 |
4.3 分析与讨论 | 第51-58页 |
4.3.1 超细晶组织和混晶组织的形成原理 | 第51-52页 |
4.3.2 背应力强化对综合力学性能的影响 | 第52-54页 |
4.3.3 优异的强塑性结合,确定最优工艺 | 第54-58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58-61页 |
5 结论 | 第61-63页 |
致谢 | 第63-65页 |
参考文献 | 第65-71页 |
附录 | 第7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