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数理科学和化学论文--物理学论文--电磁学、电动力学论文--电磁学论文--电磁波与电磁场论文

无条件稳定的电磁场区域分解时域有限差分方法及应用研究

摘要第5-7页
abstract第7-9页
第一章 绪论第13-28页
    1.1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第13-15页
    1.2 研究进展与现状第15-25页
        1.2.1 国内外发展动态第15-25页
        1.2.2 现阶段面临的难题与挑战第25页
    1.3 学位论文的创新性与主要贡献第25-26页
    1.4 本文的结构安排第26-28页
第二章 区域分解WLP-FDTD方法及应用第28-57页
    2.1 二维WLP-FDTD方法基本理论第28-34页
        2.1.1 公式体系第28-32页
        2.1.2 数值算例第32-34页
    2.2 基于节点变量的区域分解WLP-FDTD方法第34-39页
        2.2.1 隐式磁场WLP-FDTD方法第34-36页
        2.2.2 基于节点变量的区域分解WLP-FDTD方法第36-38页
        2.2.3 电磁带隙EBG结构第38-39页
    2.3 区域分解WLP-FDTD中的高阶PML吸收边界条件第39-50页
        2.3.1 高阶PML吸收边界条件第39-49页
        2.3.2 区域分解WLP-FDTD的高效实施第49-50页
    2.4 时间反演电磁波应用第50-56页
        2.4.1 时间反演电磁波时空聚焦特性第50-53页
        2.4.2 时间反演电磁波远场超分辨率聚焦特性第53-56页
    2.5 本章小结第56-57页
第三章 区域分解CN-FDTD方法及应用第57-75页
    3.1 二维CN-FDTD方法基本理论第57-60页
        3.1.1 公式体系第57-59页
        3.1.2 数值算例第59-60页
    3.2 区域分解CN-FDTD方法第60-68页
        3.2.1 数值求解Drude色散模型第60-63页
        3.2.2 不分裂场PML吸收边界条件第63-65页
        3.2.3 周期边界条件第65-66页
        3.2.4 区域分解CN-FDTD的高效实施第66-68页
    3.3 周期结构金属光栅的超强光透射第68-74页
        3.3.1 规则周期结构金属光栅第68-71页
        3.3.2 凹槽阵列周期结构金属光栅第71-73页
        3.3.3 分析与讨论第73-74页
    3.4 本章小结第74-75页
第四章 空间滤波局部亚网格FDTD方法及应用第75-101页
    4.1 局部亚网格FDTD方法第75-77页
        4.1.1 二维情形第75-76页
        4.1.2 三维情形第76-77页
    4.2 空间滤波局部亚网格FDTD方法第77-85页
        4.2.1 空间滤波技术基本原理第77-81页
        4.2.2 数值求解Debye色散模型第81-83页
        4.2.3 不分裂场UPML吸收边界条件第83-85页
    4.3 色散土壤中的探地雷达问题第85-94页
        4.3.1 二维探地雷达模型第85-88页
        4.3.2 三维探地雷达模型第88-94页
    4.4 室内环境中任意电磁场空间赋形第94-100页
        4.4.1 赋形电磁场理论分析第95-98页
        4.4.2 金属腔内任意电磁场空间赋形第98-99页
        4.4.3 开放空间任意电磁场空间赋形第99-100页
        4.4.4 分析与讨论第100页
    4.5 本章小结第100-101页
第五章 混合局部亚网格CN-FDTD方法及应用第101-118页
    5.1 理论分析与数值公式推导第101-107页
        5.1.1 二维CN-FDTD方法第101-103页
        5.1.2 三维CN-FDTD方法第103-107页
    5.2 混合局部亚网格CN-FDTD方法第107-109页
        5.2.1 二维情形第107页
        5.2.2 三维情形第107-108页
        5.2.3 数值算例第108-109页
    5.3 色散土壤中的探地雷达问题第109-117页
        5.3.1 二维探地雷达模型第109-111页
        5.3.2 三维探地雷达模型第111-117页
    5.4 本章小结第117-118页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第118-121页
    6.1 学位论文总结第118-119页
    6.2 下一步研究展望第119-121页
致谢第121-122页
参考文献第122-137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成果第137-138页

论文共13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时滞复杂动力系统的同步控制方法的研究
下一篇:半参数模型的相关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