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农作物论文--经济作物论文--油料作物论文--大豆论文

生物刺激素对大豆根际土壤微生物及其产量影响研究

中文摘要第10-12页
ABSTRACT第12-15页
第一章 引言第16-21页
    1、研究背景第16-19页
        1.1 大豆在国内需求现状第16页
        1.2 大豆品质及测定第16-17页
        1.3 生物刺激素第17-18页
        1.4 生物刺激素合成过程第18-19页
        1.5 根际微生物第19页
        1.6 测序技术与微生物群落生态第19页
    2、研究目的及意义第19-21页
第二章 比较四种不同土壤微生物DNA的提取方法第21-27页
    1 材料和方法第21-23页
        1.1 试验材料第21页
        1.2 试验试剂第21页
        1.3 试验设计及土壤样品采集第21-22页
        1.4 采用的土壤DNA提取方法第22-23页
        1.5 DNA的质量与纯度检测第23页
        1.6 PCR扩增反应条件第23页
    2 结果与分析第23-26页
        2.1 四种粗提土壤DNA方法比较第23-25页
        2.2 PCR扩增结果第25-26页
    3 讨论第26-27页
第三章 高通量测序分析大豆根际土壤微生物DNA第27-37页
    1 材料和方法第27页
        1.1 试验材料第27页
        1.2 试验仪器第27页
        1.3 试验方法第27页
    2 结果与分析第27-36页
        2.1 样品序列分析第27-29页
        2.2 土壤根际微生物群落多样性分析第29-30页
        2.3 土壤根际微生物群落的Shannon-Wiener曲线分析第30-31页
        2.4 土壤根际微生物群落结构分析第31-33页
        2.5 聚类分析第33-34页
        2.6 部分菌在genus水平的结构分析第34-36页
    3 讨论与结论第36-37页
第四章 测定生物刺激素对大豆根系生理指标的影响第37-44页
    1 材料和方法第37-39页
        1.1 试验材料第37页
        1.2 试验试剂第37页
        1.3 试验设计第37-39页
    2 结果与分析第39-43页
        2.1 不同处理的大豆根瘤菌数量情况第39-40页
        2.2 不同处理的大豆根系活力的情况第40-41页
        2.3 不同处理的大豆干重的情况第41页
        2.4 不同处理的大豆固氮活性第41-42页
        2.5 不同处理的大豆豆血红蛋白含量情况第42-43页
    3 讨论与结论第43-44页
第五章 AA3连续流动分析仪快速测定大豆籽粒蛋白含量第44-51页
    1.材料和方法第44-46页
        1.1 试验材料第44页
        1.2 试验试剂与仪器设备第44页
        1.3 试验设计第44-46页
    2.结果与分析第46-49页
        2.1 标准曲线第46页
        2.2 样品测定第46-47页
        2.3 仪器检出限第47页
        2.4 方法回收率第47-48页
        2.5 标准物质测定确定相对偏差第48页
        2.6 与经典方法比较第48-49页
        2.7 大豆蛋白含量第49页
    3.结论第49-51页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第51-53页
    1 主要结论第51-52页
    2 展望第52-53页
参考文献第53-57页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第57-58页
致谢第58-59页
个人简况及联系方式第59-62页

论文共6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山西刺五加生存群落特征研究
下一篇:荧光碳量子点的制备及其在分析传感和细胞成像中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