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工业经济论文--中国工业经济论文--工业部门经济论文

基于VSM的缓冲器生产线精益生产应用研究

致谢第5-6页
摘要第6-7页
Abstract第7-8页
1 绪论第15-20页
    1.1 研究背景第15页
    1.2 研究意义第15-16页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6-18页
        1.3.1 精益生产的研究和应用第16-17页
        1.3.2 价值流图的研究和应用第17页
        1.3.3 车间布局的研究第17-18页
    1.4 本文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第18-20页
        1.4.1 主要内容第18-19页
        1.4.2 研究路线第19-20页
2 理论综述第20-34页
    2.1 精益生产第20-22页
        2.1.1 精益生产的产生第20页
        2.1.2 精益生产的特点第20-21页
        2.1.3 精益生产的主要方法第21-22页
    2.2 价值流图分析第22-26页
        2.2.1 价值流图和SIPOC模型定义第22页
        2.2.2 价值流图分析的优势第22页
        2.2.3 价值流图分析的步骤第22-23页
        2.2.4 价值流未来状态的精益准则第23-26页
    2.3 生产线改善第26-29页
        2.3.1 方法研究第26页
        2.3.2 作业测定第26-27页
        2.3.3 动作分析第27-28页
        2.3.4 生产线平衡第28-29页
    2.4 拉动式生产第29-30页
        2.4.1 看板拉动的目的第29-30页
        2.4.2 看板种类第30页
    2.5 车间布局优化第30-32页
        2.5.1 布局问题的描述第30页
        2.5.2 布局问题的求解算法第30-32页
    2.6 本章小结第32-34页
3 缓冲器生产线的价值流图分析第34-48页
    3.1 H公司缓冲器生产线现状分析第34-38页
        3.1.1 H公司概况第34页
        3.1.2 缓冲器生产信息的收集与分析第34-38页
    3.2 缓冲器价值流现状图的绘制第38-42页
        3.2.1 价值流图常用符号第38页
        3.2.2 价值流图的改进第38-40页
        3.2.3 价值流现状图的绘制第40-42页
    3.3 价值流现状图的问题分析第42-44页
    3.4 价值流未来图的设计第44-47页
        3.4.1 价值流未来状态的关键点第44-45页
        3.4.2 价值流未来图的绘制第45-47页
    3.5 制定改善计划第47页
    3.6 本章小结第47-48页
4 装配流水线改善第48-62页
    4.1 装配线概述第48-50页
        4.1.1 部装、总装工序介绍第48页
        4.1.2 装配线问题分析第48-50页
    4.2 提高装配流水线平衡率第50-56页
        4.2.1 作业测定第50-53页
        4.2.2 动作分析与改善第53-54页
        4.2.3 平衡流水线作业第54-56页
    4.3 流水线布局和物料配送第56-58页
        4.3.1 装配流水线布局第56-58页
        4.3.2 物料配送第58页
    4.4 现场 6S管理第58-60页
        4.4.1 现场 6S现状分析第58-59页
        4.4.2 6S管理方法的实施第59-60页
    4.5 流水线改善效果第60页
    4.6 本章小结第60-62页
5 拉动式生产第62-72页
    5.1 成品超市拉动第62-64页
        5.1.1 成品库存设置第62页
        5.1.2 生产均衡柜的使用第62-63页
        5.1.3 生产看板的设计第63-64页
    5.2 工序间拉动第64-67页
        5.2.1 双看板系统第64-65页
        5.2.2 双看板的设计第65-66页
        5.2.3 拉动点及批量设置第66-67页
    5.3 外购件采购拉动第67-71页
        5.3.1 建立外购件超市第67-68页
        5.3.2 外购件拉动方式第68-71页
    5.4 拉动生产改善效果第71页
    5.5 本章小结第71-72页
6 车间布局优化第72-83页
    6.1 车间和生产单位信息第72-73页
    6.2 建立布局优化模型第73-75页
    6.3 布局模型求解第75-81页
        6.3.1 算法流程设计第75-76页
        6.3.2 算法步骤第76-79页
        6.3.3 仿真结果及分析第79-81页
    6.4 车间布局优化效果第81-82页
    6.5 本章小结第82-83页
7 总结与展望第83-85页
    7.1 总结第83-84页
    7.2 展望第84-85页
参考文献第85-89页
作者简历第89页

论文共8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建筑劳务市场互联网平台构建方案研究
下一篇:长城传媒集团采编岗位绩效指标设计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