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交通运输论文--公路运输论文--隧道工程论文--隧道施工论文--施工方法论文

软弱围岩隧道工程力学机理及施工技术研究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5页
第一章 绪论第9-15页
    1.1 课题研究意义第9-11页
    1.2 软弱围岩隧道的变形机理研究现状第11-14页
        1.2.1 国外研究现状第11-12页
        1.2.2 国内研究现状第12页
        1.2.3 软弱围岩隧道施工现状第12-14页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第14-15页
        1.3.1 研究内容第14页
        1.3.2 研究方法第14-15页
第二章 宜万铁路堡镇岭隧道工程概况第15-24页
    2.1 堡镇隧道工程概况第15-17页
    2.2 工程水文地质第17页
    2.3 环境评价第17-18页
        2.3.1 地质评价第17-18页
        2.3.2 水土性质评价第18页
    2.4 软弱围岩隧道特点第18-19页
        2.4.1 软弱围岩主要工程地质特点第18-19页
        2.4.2 软弱围岩的变形与破坏特性第19页
    2.5 隧道施工开挖方法简介第19-23页
    2.6 本章小结第23-24页
第三章 堡镇隧道软弱围岩施工数值模拟分析第24-46页
    3.1 概述第24页
    3.2 有限元分析步骤图第24-29页
        3.2.1 有限元计算分析过程第24-28页
        3.2.2 ANSYS计算原理第28-29页
    3.3 隧道设计参数第29-31页
        3.3.1 计算采用的材料屈服准则第30页
        3.3.2 建立三维开挖模型第30-31页
    3.4 软弱围岩隧道不同开挖工法有限元数值模拟第31-33页
        3.4.1 软弱围岩隧道开挖原则及开挖方案第31-32页
        3.4.2 建立不同开挖方法的有限元模型第32-33页
    3.5 软弱围岩浅埋隧道施工变形分析第33-43页
        3.5.1 三台阶法开挖支护的数值模拟分析第33-36页
        3.5.2 CD法开挖支护的数值模拟分析第36-39页
        3.5.3 CRD法开挖支护的数值模拟分析第39-43页
    3.6 计算结果分析第43-45页
        3.6.1 计算结果第43-44页
        3.6.2 结果分析第44-45页
    3.7 本章小结第45-46页
第四章 三台阶法开挖软弱围岩隧道施工参数优化分析第46-68页
    4.1 引言第46页
    4.2 循环进尺长度对计算结果的影响第46-54页
        4.2.1 计算模型第46-48页
        4.2.2 各工况控制断面拱顶沉降变化第48-49页
        4.2.3 各工况控制断面水平收敛变化第49-51页
        4.2.4 各工况控制断面支护应力变化第51-54页
    4.3 台阶高度对计算结果的影响第54-59页
        4.3.1 计算模型第54-55页
        4.3.2 各工况控制断面拱顶沉降变化第55-56页
        4.3.3 各工况控制断面水平收敛变化第56-58页
        4.3.4 各工况控制断面塑性区的变化第58-59页
        4.3.5 台阶高度优化结果第59页
    4.4 锚固区的施加对软弱围岩隧道的影响分析第59-66页
        4.4.1 无锚固区计算结果第59-64页
        4.4.2 无锚固区地表沉降结果第64-65页
        4.4.3 锚固区对地表沉降的影响效果第65-66页
        4.4.4 超前支护对地表沉降的影响效果第66页
    4.5 本章小结第66-68页
第五章 堡镇软弱围岩隧道施工技术探究第68-72页
    5.1 堡镇隧道施工方案优化第68-72页
        5.1.1 优化工区划分第68页
        5.1.2 开挖支护施工方案的优化第68-69页
        5.1.3 控制掌子面先行位移技术第69-70页
        5.1.4 控制拱脚下沉技术第70-71页
        5.1.5 控制地表下沉技术第71-72页
第六章 结论第72-74页
参考文献第74-76页
致谢第76-77页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第77页

论文共7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钢吊箱施工力学行为分析及其BIM技术研究
下一篇:电动汽车自动变速器电子控制系统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