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交通运输论文--公路运输论文--桥涵工程论文--勘测、设计与计算论文--桥涵设计论文

高速铁路桥梁近断层地震易损性分析

摘要第3-5页
abstract第5-6页
第一章 绪论第9-19页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第9-10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0-18页
        1.2.1 近断层地震第11-12页
        1.2.2 桥梁结构地震易损性分析第12-14页
        1.2.3 桥梁减隔震技术第14-16页
        1.2.4 桥梁限位防落梁装置第16-18页
    1.3 本文主要工作内容第18-19页
第二章 高速铁路桥梁近断层地震易损性分析第19-64页
    2.1 引言第19页
    2.2 近断层地震动第19-27页
        2.2.1 近断层地震动特点第19-25页
        2.2.2 地震记录的选取与校正第25-27页
    2.3 易损性分析方法第27-30页
        2.3.1 增量动力分析(IDA)方法第27-28页
        2.3.2 易损性分析流程第28-30页
    2.4 典型高速铁路桥梁数值模型建立第30-33页
        2.4.1 SAP2000有限元软件简介第30-31页
        2.4.2 模型介绍第31页
        2.4.3 有限元模型的建立第31-33页
    2.5 高速铁路桥梁易损性分析第33-62页
        2.5.1 高速铁路连续梁易损性分析第33-43页
        2.5.2 高速铁路24m简支梁易损性分析第43-52页
        2.5.3 高速铁路32m简支梁易损性分析第52-62页
    2.6 本章小结第62-64页
第三章 新型减隔震支座的提出及试验第64-86页
    3.1 引言第64页
    3.2 支座设计第64-66页
    3.3 支座试验第66-74页
        3.3.1 橡胶块拉伸试验第66-67页
        3.3.2 橡胶块反拉伸试验第67-68页
        3.3.3 橡胶块压缩试验第68-69页
        3.3.4 橡胶块反压缩试验第69-70页
        3.3.5 橡胶块拉压试验第70-71页
        3.3.6 橡胶块反拉压试验第71-72页
        3.3.7 支座摩擦试验第72-73页
        3.3.8 支座整体性能试验第73-74页
        3.3.9 支座试验结果总结第74页
    3.4 支座参数特性分析第74-85页
        3.4.1 支座参数拟合第74-75页
        3.4.2 支座数值计算模型及参数敏感性分析第75-85页
    3.5 本章小结第85-86页
第四章 基于减隔震的高速铁路桥梁易损性分析第86-135页
    4.1 引言第86页
    4.2 减隔震高速铁路桥梁易损性分析第86-114页
        4.2.1 减隔震桥梁支座的模拟第86-88页
        4.2.2 减隔震连续梁的易损性分析第88-96页
        4.2.3 减隔震24m简支梁易损性分析第96-105页
        4.2.4 减隔震32m减隔震简支梁易损性分析第105-114页
    4.3 高速铁路桥梁与减隔震桥梁对比分析第114-134页
        4.3.1 连续梁对比分析第114-121页
        4.3.2 24m简支梁对比分析第121-127页
        4.3.3 32m简支梁对比分析第127-134页
    4.4 本章小结第134-135页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第135-137页
    5.1 主要结论第135-136页
    5.2 展望第136-137页
参考文献第137-144页
致谢第144-145页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第145-147页
附录A (论文中所用的地震记录)第147-149页
附录B (论文中所用的桥梁模型)第149-165页

论文共16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邻近深基坑地铁暗挖区间隧道施工技术研究
下一篇:(48+80+48)m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悬臂浇筑施工控制技术研究与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