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文结合式平面公益广告语研究--主要以湘潭市为例
| 摘要 | 第4-5页 | 
| Abstract | 第5页 | 
| 绪论 | 第9-13页 | 
| 0.1 选题缘由 | 第9-10页 | 
| 0.1.1 研究背景 | 第9页 | 
| 0.1.2 研究意义 | 第9-10页 | 
| 0.2 研究现状 | 第10-12页 | 
| 0.2.1 公益广告语言的修辞研究现状 | 第10页 | 
| 0.2.2 公益广告语言的语用研究现状 | 第10-11页 | 
| 0.2.3 公益广告图文结合的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 0.3 研究方法 | 第12页 | 
| 0.3.1 文献分析法 | 第12页 | 
| 0.3.2 案例分析法 | 第12页 | 
| 0.4 语料来源 | 第12-13页 | 
| 第1章 图文结合式平面公益广告的语图关系 | 第13-21页 | 
| 1.1 互补性的语图关系 | 第13-18页 | 
| 1.1.1 表达关系 | 第13-15页 | 
| 1.1.2 衬托关系 | 第15-18页 | 
| 1.2 整合性的语图关系 | 第18-21页 | 
| 1.2.1 组合关系 | 第18-19页 | 
| 1.2.2 聚合关系 | 第19-21页 | 
| 第2章 图文结合式平面公益广告语的类型 | 第21-33页 | 
| 2.1 引用类 | 第21-26页 | 
| 2.1.1 典故格言 | 第21-24页 | 
| 2.1.2 政治主张 | 第24-25页 | 
| 2.1.3 其他 | 第25-26页 | 
| 2.2 创作类 | 第26-33页 | 
| 2.2.1 “大美湘潭”系列 | 第27-29页 | 
| 2.2.2 “中国梦”系列 | 第29-30页 | 
| 2.2.3 其他 | 第30-33页 | 
| 第3章 图文结合式平面公益广告语的特点 | 第33-52页 | 
| 3.1 韵律特点 | 第33-38页 | 
| 3.1.1 韵脚和谐 | 第33-34页 | 
| 3.1.2 平仄有序 | 第34-35页 | 
| 3.1.3 节奏分明 | 第35-38页 | 
| 3.2 词汇特点 | 第38-42页 | 
| 3.2.1 核心词高频复现 | 第39-41页 | 
| 3.2.2 四字成语占比大 | 第41-42页 | 
| 3.3 句型特点 | 第42-44页 | 
| 3.3.1 多用简单句 | 第43页 | 
| 3.3.2 多用整句 | 第43-44页 | 
| 3.4 修辞特点 | 第44-48页 | 
| 3.4.1 引用辞格的使用 | 第45-46页 | 
| 3.4.2 反复辞格的巧用 | 第46-47页 | 
| 3.4.3 对偶辞格的妙用 | 第47-48页 | 
| 3.5 风格特点 | 第48-52页 | 
| 3.5.1 庄重 | 第48-49页 | 
| 3.5.2 刚健 | 第49-50页 | 
| 3.5.3 新奇 | 第50-52页 | 
| 第4章 图文结合式平面公益广告语的功能 | 第52-59页 | 
| 4.1 示范功能 | 第52-53页 | 
| 4.1.1 行为上的示范 | 第52-53页 | 
| 4.1.2 思想上的示范 | 第53页 | 
| 4.2 规范功能 | 第53-54页 | 
| 4.2.1 正面的规范 | 第53-54页 | 
| 4.2.2 侧面的规范 | 第54页 | 
| 4.3 劝导功能 | 第54-56页 | 
| 4.3.1 说服式的劝导 | 第55页 | 
| 4.3.2 导向式的劝导 | 第55-56页 | 
| 4.4 启发功能 | 第56-57页 | 
| 4.4.1 态度上的启发 | 第56-57页 | 
| 4.4.2 情绪上的启发 | 第57页 | 
| 4.5 审美功能 | 第57-59页 | 
| 4.5.1 对实体的审美 | 第57-58页 | 
| 4.5.2 对观念的审美 | 第58-59页 | 
| 结论 | 第59-61页 | 
| 参考文献 | 第61-64页 | 
| 致谢 | 第64-65页 | 
| 附录A 语料系列 | 第65-72页 | 
| 附录B 语料编号 | 第72-78页 | 
| 个人简历、在校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第78页 |